
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出師表》的時間為三國蜀建興五年(227),此前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攻占南郡北部,設(shè)襄陽郡。據(jù)《晉書?地理志》載:“襄陽郡,魏置。統(tǒng)縣八,戶二萬二千七百。宜城故鄢也、中廬、臨沮荊山在東北、邔、襄陽 侯相、山都、鄧城、鄾。”同書還有:“義陽郡,太康中置。統(tǒng)縣十二,戶一萬九千。新野 侯相、穰、鄧故鄧侯國、蔡陽……”此次行政區(qū)劃變動,除原南郡編縣以北的5縣劃歸襄陽郡外,原屬南陽郡轄境的山都、鄧城、鄾縣也劃歸了襄陽郡。山都為兩漢舊縣,而鄧城和鄾縣兩漢史書無載,是曹魏新置縣,但其地望很清楚,就是和襄陽隔漢水相望的兩漢鄧縣舊地。而晉太康中設(shè)置的義陽郡仍有鄧縣,那么,這里的襄陽郡鄧城、鄾縣和義陽郡鄧縣是何種關(guān)系呢?建安十三年(208)時,原兩漢鄧縣地(或兩漢鄧縣地南部)已經(jīng)劃歸了襄陽郡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第四》也有明確記載:正始二年春(241)“夏五月,吳將朱然等圍襄陽之樊城,太傅司馬宣王率眾拒之?!憋@然,這里邊的“襄陽”是指襄陽郡,位于漢水北岸的樊城在三國時期屬于襄陽郡而不是屬于南陽郡在這段文字中表述的清清楚楚。另外,對曹魏設(shè)置的襄陽郡劉備和諸葛亮也是認可的,劉備在南征江南四郡后,也委任關(guān)羽為襄陽太守?!度龂尽りP(guān)羽傳》載:“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p>
從《三國志》和《晉書》這些相關(guān)史料可以看出,襄陽已于諸葛亮自言“躬耕南陽”的20年前升格為與南陽郡平行的地位了,漢水北的原鄧縣地也劃歸了襄陽郡,并得到魏蜀的承認,按常理,20年后,諸葛亮上《出師表》時,再將襄陽城外此前不論是否屬于鄧縣或山都縣的隆中說成是“南陽”,從常理和實際上講更是不可能的了。這一點,在《三國志》中表現(xiàn)得非常清楚,《三國志》中提到的諸多襄陽人從未用東漢時的南郡襄陽人標注,均是按三國曹魏時期的區(qū)劃標注為襄陽人。如《蜀書七·龐統(tǒng)傳》:“龐統(tǒng)字士元,襄陽人也?!薄妒駮拧ゑR良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薄妒駮弧は蚶蓚鳌罚骸跋蚶勺志捱_,襄陽宜城人也?!钡凇逗鬂h書》中,凡襄陽人均注明“南郡襄陽人”,如《逸民列傳》中的龐公傳:“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而在東晉《襄陽耆舊記》中龐德公也“由南郡襄陽人”改為“襄陽人”,同期的馬良、向郎均為“襄陽宜城人”。而同時的南陽人黃忠、文聘、韓暨則注明為:“字漢升,南陽人也。”“字仲業(yè),南陽宛人也?!薄白止?,南陽堵陽人也。”(均見《三國志》)古人籍貫,前為郡,后為縣,郡治地也可以只書郡名。上述傳記表明,在這一時期,襄陽和南陽是對等的,都是郡,同時,漢水北的鄧城、鄾二縣此時已屬襄陽郡,不論漢水南岸的今隆中地區(qū)是否屬江北鄧縣,在此階段,在諸葛亮和陳壽的心目中,已升格為郡且管轄著今隆中地區(qū)的襄陽絕對不可能和同為郡并遠離漢水的南陽混為一談的。今隆中更不可能和南陽畫上等號。

提問者問的糊糊涂涂,不知問的是哪個襄陽隆中。襄陽隆中有兩個概念,景區(qū)隆中和史載隆中。
一,景區(qū)隆中
景區(qū)隆中就是今天現(xiàn)實中看到的隆中,它位于萬山以西,漢代不屬于襄陽縣,它位于漢水以南,它本來就不屬于鄧縣,它屬于南郡中廬縣,公元207年以后歸新設(shè)置的襄陽郡。
二,史載隆中
史載隆中也就是習鑿齒的號曰隆中,這個隆中位置記載說法不一樣,聚焦于襄陽西北二十里。這個位置在鄧城西南一里隔沔(漢水不可能離鄧城這樣近,也許是作者誤把大李溝當作漢水),不過恰好這個地方符合隆中最大公約數(shù)西北二十里。
史載隆中在襄陽西北二十里,但襄陽西北二十里范圍并沒隆中遺跡,由此可推斷這個隆中或許不存在,是習鑿齒創(chuàng)造的一個文化符號。
史載的這個隆中離鄧城很近,起初歸南陽郡管轄,公元207年曹操設(shè)置襄陽郡后管轄鄧城縣,這個史載隆中就隨鄧城歸襄陽郡管轄。
三,關(guān)于義陽郡鄧縣
按照《中國歷史地圖冊》西晉歷史時期,無南陽郡,只有南陽國,原南陽郡西南被南鄉(xiāng)郡瓜分,東南和南部被義陽郡瓜分,南陽國的版土最南端在鎮(zhèn)平馬圈王一帶。
南陽國到古隆中之間隔著義陽郡,無法管理漢水以南的襄陽郡中廬縣古隆中。
總 結(jié)
綜上所述,在公元227年,無論提問者問的景區(qū)隆中或者史載隆中,它們都不歸南陽郡管轄。

你當然查不到227年襄陽管轄隆中的記載,因為那個時期就沒有隆中,

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諸葛亮不承認義陽郡、襄陽郡嗎?
斷鷹攀崖
05-03
譚其驤先生1982年版《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地圖上沒有義陽郡,這讓不少人認為三國沒有義陽郡。
三國有沒有義陽郡?
三國當然有義陽郡,因為《三國志》記載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提出“子午谷奇謀”的魏延(?—234年)為“義陽(今南陽桐柏)”人,曹魏征西大將軍、滅蜀功臣鄧艾(197年-264年)為義陽棘陽(今南陽新野)”人,《三國志·魏書·明帝記》記載“景初元年(237年)十二月,分襄陽郡之鄀葉縣屬義陽郡”。
那么義陽郡設(shè)立于什么時候呢?《三國志·魏書·曹據(jù)傳》記載“三年,(曹據(jù))為章陵王,其年徙封義陽”,所以義陽郡設(shè)立于黃初三年(222年)。
蜀漢承認義陽郡嗎?
蜀漢當然承認曹魏區(qū)劃,明顯例子是諸葛亮在《出師表》開頭說“今天下三分”,你總不會認為諸葛亮不承認曹魏地名長安、洛陽、許昌、鄴城、街亭吧,另外上文提到的魏延籍貫義陽郡不是曹魏區(qū)劃嗎?所以《三國志·蔣琬傳》記載諸葛亮逝世后,蜀漢丞相蔣琬“以為昔諸葛亮數(shù)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這里的“魏興”“上庸”顯然指黃初二年(221年)曹丕改西城郡置的魏興郡和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分漢中郡設(shè)的上庸郡。
躬耕地“南陽”和義陽郡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作《出師表》,此時的“南陽”在哪里呢?在義陽郡以北,所以躬耕地必然不在管轄“今湖北襄陽一帶”的襄陽郡。
比較客觀的三國地圖
譚其驤三國地圖有不少錯誤,我們作一副相對客觀的地圖,供大家參考。
- 下一篇:如何煮荷包蛋才可以不爛?
- 上一篇:生肖兔什么時候最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