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學生違紀,批評教育是老師的職責,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有時老師批評教育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緒,怒不擇言,發(fā)生了沖突,造成被動的局面。
前不久看到一篇報道:2021年11月26日,海南省東方市思源實驗學校副校長符某暴力毆打學生,使用塑料管抽打學生,并用水管向學生臉上噴水,幾名學生抱頭蹲地,每個人身上都傷痕累累。無論是什么原因,此舉已經嚴重超過了教育懲戒的尺度。
對于這些問題,以前大家傾向于老師“恨鐵不成鋼,愛之深責之切”,是教育不當問題。現(xiàn)在更傾向于老師“野蠻粗暴令人發(fā)指”,是人身傷害問題。
回想自己初當班主任的時候,憑著一腔熱血想做好工作,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班級被很多事務纏身,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學生斗智斗勇,但成效并不明顯,心里也有不少怨氣。遇見違紀學生就想發(fā)火,一聽到有的學生“歪理”式辯解,氣就不打一處來,有時情緒非常激動,對學生表現(xiàn)得很強勢。有時也遇到過伶牙俐齒的“辯才”,橫豎都是他有理,拐彎抹角把你往溝里帶,然后抓到你的把柄則會不依不饒,把你氣得臉色鐵青,渾身發(fā)抖,甚至想爆粗口。不知道在你們的班主任工作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其實有些事也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如果當時學生認個錯,或者自己不那么論死理,處理問題靈活一點,可能事情就過去了。但當時聽著他們狡辯,就想和他較真,就是想制服他,壓壓他的氣焰。但事后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犯錯被老師抓到,不也是想編造一個理由企圖蒙混過關嗎?換位思考一下,情緒也就平靜下來了。
做了十多年班主任以后,感悟到班級管理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隨著經驗的積累,遇到問題就會理智一些,情緒也能把控好一點,問題處理起來就簡單了許多。尤其做了十多年的德育主任,考慮問題的角度也發(fā)生了變化,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成熟了一些,對違紀學生處理時,有禮有節(jié),他們內心也服氣了,以往的棘手問題變得順暢了許多。
有的老師批評教育的方式不當,如批評不注意場合,怒不擇言,揭露隱私,批評不公正,擴大事實,還有的以點帶面,株連他人。有的老師容易出現(xiàn)情緒激動,批評時諷刺挖苦,尖酸刻薄。有的老師批評學生時缺乏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擴大事實,聯(lián)想豐富,秋后算賬。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采用雙重標準,有時在批評學生的時候還帶有一定的威脅性,學生就不服氣。
曾有這樣一件事:某老師晚自習輔導時,兩個學生交頭接耳,老師制止后,其中一個學生翻一下白眼,表示不太滿意。老師把這兩個學生叫到辦公室訓斥,學生在辯解中激怒了老師。這位老師當時情緒沖動,用手卡著學生的脖子,在掙扎中脖子上留下幾道印子,然后學生報警。學生都有自尊心,他們十分重視自身在同齡群體中的形象,不愿在他們面前受到批評,有些批評本來他們可以接受,而一旦在公開場合中他們就會拒不接受,甚至與老師頂撞。
也有一些女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被學生氣得在辦公室里流眼淚,雙方情緒失控,發(fā)生爭執(zhí),引起沖突,鬧得很不愉快,處理起來相當被動。因此,面對學生的錯誤要沉著冷靜,認真分析其產生的根源,讓他們體會到老師批評的背后有一顆愛心和期待他成才的心。
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應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學生犯了錯誤在批評教育過程中,別動不動就請家長。面對情緒比較激動的學生,老師要自我情緒調整,放慢節(jié)奏,冷靜下來,先處理情緒,避免腦袋一熱出現(xiàn)極端行為。遇到熱問題要學會進行冷處理。
班主任碰到“異性相處關系”等敏感問題時,可以先涼一涼,讓學生過了沖動期再處理。應注意避免在公開場合中批評,盡量多采用個別交談的方式,這樣便于學生接受。允許學生給出合理解釋,傾聽孩子的心聲,針對他們不合理要求進行糾偏。
有些問題要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而不是簡單地通知家長來學校與孩子一起接受批評。面對家長不說頂格話,更不要批評家長。犯錯的是孩子,或許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但我們沒有權利批評教育家長。
處理違紀學生問題時,不要出現(xiàn)空檔期,不單獨把學生放在辦公室,不單獨站在教室外面,不單獨去操場反思等情況。堅持批評與激勵相結合,遇到問題不僵持,不逼迫,不刺激,要有耐心,學會寬容,學會回旋,留下余地。
好教師既要有負責的態(tài)度,又要有教育的藝術,更要有寬容博大的胸襟。要求學生進步而不是同一節(jié)奏進步,發(fā)展而不是按一個方向發(fā)展,成長而不能按同一模式成長。
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愛好,尊重學生的差異。以誠懇的態(tài)度,寬闊的胸懷,智慧的方法面對違紀的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多謝!必須要把控制約自已情緒、離開學生再和老師深入細心致以交流溝通解決問題達到一致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們健康幸福快樂的成長![贊][加油][禮物][祈禱][害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