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如果太麻煩,壞人就不肯放下屠刀了。這就是現(xiàn)實的悲催,你做一輩子好事,臨到頭做了一件壞事,所有人都會指責你,但是你做了一輩子壞事,偶爾做一件好事,所有人都會夸你。我小時候最早看到類似的表述是在小說濟公傳里面,書里把前一種人稱為天下第一大惡人,而把后一種人稱為天下第一大善人。至于為什么會這樣,我只能說,這就是人性的悲哀。

世間是個大道場,是個大考場,人人都得經(jīng)歷磨難與考驗考試,只要最后都能真的放下,活在當下,當下即是自在解脫。

經(jīng)歷81難是戰(zhàn)勝了別人。放下屠刀是戰(zhàn)勝了自己。

凈想美事。成佛是善行的積累,跟爬山坐熱水類似。不到火候,水就坐不開。惡人放下屠刀,只是已經(jīng)走上了成佛的正道上而已,想成佛,先把舊賬算清楚再說吧。

解釋這件事首先需要確定兩件事。1,好壞人如何區(qū)分。2,“成佛”是不是實指。
1,怎么定義好人還是壞人。相對來說,這個問題才是比較值得討論的。好人由誰來界定?標準是什么?
除了因為美好愿望被杜撰出來的“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誰聽說過哪位佛爺或菩薩天天出門學雷鋒?扶老太太過馬路或者沙漠戈壁植樹造林去了?那些只是今人認為的“好人好事”。對事件“好”還是“壞”的評判標準是基于社會道德體系的,這里既有法制規(guī)范也有民風民俗。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那不會飲水咒的是不是都是得歸惡人堆了?所謂菩薩行,并不是天天做你以為的“好人好事”就能求來個“因果”。善念值得推崇,甚至我個人也推崇為求“果”而行善行。但佛的標準貌似不是太一樣。佛家派別也多,我也不想深研究,能提煉出來利于今時今世的、也能和中華文明產(chǎn)生共鳴的就是“正念、正行、律己”。
2,印象里好像“佛”被定義為大智慧之類的意思。這里的“智慧”不等同于智商,但沒智商肯定不行。題主的“八十一難”若是指唐玄奘,不妨想想孫悟空這位佛經(jīng)估計都沒念過幾本的同學為什么果位差不多?佛要是可以封出來,那何至于“大愿地藏”廢那么大勁兒去?小說么,別較勁。
所以,“成佛”是指所謂“佛心”。翻譯成“向善之心”可能更容易理解點兒。

立地成佛,并不是馬上就能成佛,,成佛前也要還完殺生的債,還不完債,也成不了佛,放下屠刀只是具備了成佛的因!就是懺悔!?。?/p>

干八十一件好事,不如跟著領導干一件壞事。妖怪都是大領導身邊人。妲姬至所以被誅,是因為她的背山妖界一尊女媧輸了。樹倒猢猻散。

這個問題就有問題。
不是說惡徒只需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這個說法是針對同一個人說的,當你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已經(jīng)成為一個好人,再放下屠刀就可立地成佛。這個屠刀在佛學上是指除去“小我”的‘貪、嗔、癡、慢、疑 ’的刀,不是殺人的刀。
舉個例子吧。西游記的唐僧,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在凌云渡除去小我,才有成就。

在缺少法治的社會里,做好人,人畜無傷,克己自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謙謙君子,對社會他人沒有什么危害。做壞人,作惡多端,坑蒙拐騙,偷盜搶劫,男盜女娼,殺人放火,一朝放下屠刀,卻能收獲好人奮斗一生才能擁有的美名和地位。為什么這十惡不赦之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呢? 原因在于,整個社會沒有法治精神,沒有法治環(huán)境,一切都是領導說了算,順應了領導,就是好人,違逆了領導,就是壞人,正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放下屠刀,其實質(zhì)就是歸順,立地成佛,實際上就是賞賜。而歸順后,不是就永遠放下了屠刀,而是服從領導,領導讓放下,你就得放下,領導要你舉起屠刀,你就得舉起。萬事都是以上面的意思行事。而好人呢?就沒有拿過屠刀,無所謂放下,但是當領導需要他舉起屠刀時,好人往往就會出于禮義道德,不能不愿舉起屠刀,要你何用? 假如法治完善,社會選賢舉能,權力能夠被有效監(jiān)督,領導怎么會隨隨便便籠絡大奸大惡之人明著當善人,暗中營私造惡? 宋江等人就是看透了社會實際,作良善一輩子平平凡凡,低低賤賤,為盜匪燒殺搶掠,到一定時候馬上選擇招安投靠,搏得個封妻蔭子,榮華富貴,由低賤惡徒,瞬間升天成佛?!胺畔峦赖读⒌爻煞稹?,不是惡人心意思想有什么轉(zhuǎn)變,其實是這個專治人治的社會向上爬的最有效的捷徑。

因為“物以稀為貴”。

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那是很難很難的。一個人一輩子做壞事不做好事那也是很難很難的??!

標準不一樣。這是要讓好人引領世界引領人類,壞人只要不搗亂就行了。

這是一個偽話題。毛澤東他老人家就說過,革命者就是要用紅色恐怖對負白色恐怖。梁山好漢干啥事的都有,就看是對誰了。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所謂惡人,都是很有本事的人,不是可有可無的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表法的。每個人都俱足平等佛性,斷惡向善終究會成就佛道。

或許從“難度”上衡量,不分伯仲?

又是一個小說看多了,以為了解了佛教,從佛法的角度西游記完全是胡說八道,風馬牛不相及。幾乎所有對佛教的比較深刻理解的描述都是錯誤的。別人把小說當消遣,你把小說當解脫嗎?

所謂的好與壞,只不過是人心中的認知不同罷了。什么九九八十一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凡是說這話的人,要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么就是,雞湯文章看多了。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只要去掉心中的惡念?;貧w正常,就有了一定的佛性。照這么說,人人心中都有惡,那是不是。人人只要去掉心中的惡念,人人都能成佛呢?

好人成佛的經(jīng)歷是沒有苦中苦就不知甜中甘甜,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是告訴惡心改變觀點追求佛美好!
這里只點化開導人讓人多做善事少做惡!度化民眾人人都有有善心做善事而已!并非人人出家成佛!

一般來說成佛有兩種途徑,一個是慢慢修行,一個是瞬間頓悟。實際上能不能成佛已經(jīng)是注定的事了。佛本身就是佛只不過是到人間走個程序,俗人就是俗人修行不修行,放不放下屠刀都成不了佛。本質(zhì)上沒有任何改變。

世上本無好人,壞人之分。因社會生活的環(huán)境逼迫出好人或壞人。所謂好人,只因社會環(huán)境有利于他的生存而自覺的維護社會環(huán)境。所謂壞人,打破社會法則,直接獲取生存資料。壞人在生存逼迫下的這種直接,讓其內(nèi)心變的純粹,簡單。屠刀代表了其求存的所有心理及行為方式。惡徒放下屠刀的那一刻及放下一切,順隨變化,內(nèi)心成空,所有境遇不構成傷害,如佛在世。好人在相對有利的環(huán)境下,名,利相生,種種思維構成復雜個體,要放下一切更難。只有歷經(jīng)妄想,諸一證空,世事磋磨,隨順來去,出心入性,寂滅成空。

這個問題你要找個做壞事的惡人問問。比如問“為什么要這樣?收手吧!”他說“即使我不做,別人也會做。不做白不做”在這種情況下能讓大家放下屠刀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