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說說我和錄音磁帶的情和緣!
第一次見到臺灣原版磁帶是~劉文正的《蘭花草》,時間應(yīng)該是八一年,,(下圖就有原版磁帶封面)
這是鄰居大哥的小舅子從海外帶來的(小舅子是海員)
那時的原版磁帶是相當?shù)恼滟F,我今天拿來,轉(zhuǎn)天人家就上我家來拿了。
可見,其珍貴性。
這是我頭一次知道了臺灣流行歌曲巨星~劉文正!
并第一次見到臺灣原版磁帶,還是臺灣東尼機構(gòu)出品!
這盤磁帶的歌曲并不多,大概有這么十二,三首歌曲。
當時很遺憾沒有轉(zhuǎn)錄下來,
同時拿的是兩盤磁帶,另一盤是臺灣女歌星~藍櫻!校園歌曲專輯磁帶,直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這盤磁帶的兩首歌曲,
一首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另一首是《回歸》
當時對臺灣流行歌曲的癡迷到了哪種程度,說一實例~
我小侄子叫我給他管別人要點毛號(就是用手拍的那小圖片)
等我回家后,他管我要呀,我早就給忘了,
他氣急了,說了一句:老伯,你呀你呀,天天就,帶子呀帶子呀!
哈哈哈,現(xiàn)在想起來我都樂,當時聽完,也很難過。
后來這事我跟朋友說了,朋友弟弟把他幾乎所有的毛號都給我了,等拿回家后,可把我小侄子美壞了!
現(xiàn)在我這個小侄子也是大人了,每每提起,還有記得!
這就是我與錄音磁帶的情和緣!
謝謝!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首先想起了,去看看還存有多少磁帶,可惜呀,只找到這么幾盤兒。當初有很多的。。。連連嘆息。。。
關(guān)于磁帶的印象很深很深的,八十年代時候錄音機很少,能買到一盤磁帶或者能借到一盤磁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大約是八九年前后吧,大街小巷都在唱遲志強的悔恨的淚,能提著一臺單卡或者是雙卡錄音機聽歌,是一件很酷的事,這成了時尚青年的標配,但是卻很少人能夠擁有。還有韓寶儀的粉紅色的回憶,還有費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這都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歌。
關(guān)于磁帶的故事有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轉(zhuǎn)錄磁帶。因為那個時候磁帶能買到的機會少,同時也是為了省錢,就采用了買空白帶自己翻錄的方法,記得當時沒有雙卡的錄音機,就去鄰居或者朋友家借一臺來翻錄。再后來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有了雙卡錄音機,一臺錄音機就能解決了。雙卡錄音機是當時配置很高的機器,普通人用著很奢侈的感覺。翻錄磁帶也是小年輕最喜歡干的活,很專業(yè)的感覺。
對磁帶的另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把磁帶拆開之后,那黑色或棕色的磁帶能拉好長好長,當時有的孩子就喜歡玩這個,弄得路上樹上都是這個,風一刮呼啦啦響。當時我就納悶,那個薄薄的帶子上面怎么會有聲音呢?并且仔細的察看試圖發(fā)現(xiàn)點什么,卻什么也看不到。
時光遠去了,但磁帶的印象永遠留在了腦海中,同時還有那些磁帶的故事以及和磁帶有關(guān)的人和事,都是滿滿的、暖暖的回憶。
下面這兩張照片是我剛剛拍攝的,是現(xiàn)存的僅有的幾盤磁帶。希望也能帶給您一些回憶,有什么感想您可以寫在下面的評論中,謝謝!






看到這個問題,我還特地的跑去看了下儲物箱,翻看塵封的箱子,滿滿塵封的記憶??上Т艓н€在,播放機早已當廢品賣了。
記得高中那會兒辦理特流行外語歌曲,買了還幾張,還挺貴的,不過為了趕流行嘛!記得期中的那首《昔日重現(xiàn)》,輕柔闡述著淡淡憂傷,硬是被我們不標準的發(fā)音,唱成了怪生怪調(diào)了。
大學(xué)那會兒,買的大多是愛情歌曲。戀愛風行了嘛,當然失戀事故也很多。記得某個時間段有個舍友失戀了,在宿舍反復(fù)播放伍佰的歌,《算了吧》《痛哭的人》《挪威森林》還有張宇的《月亮惹的禍》,反復(fù)播放了近一個月,聽得快吐了,后來我們集體抗議無效后,就偷偷的把那些磁帶藏起來了!所以我這還有那偷來的一張伍佰的磁帶?,F(xiàn)在聽到這些歌曲腦海中還會出現(xiàn)大學(xué)生活的一些情景。
唉~不小心暴露了年齡,昔日難重現(xiàn)只剩塵封的記憶了



說到磁帶,滿滿的美好回憶。遺憾的是沒能保存那么多的磁帶。不是借別人不還了就是銷毀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家里的黑白電視經(jīng)常播放一則廣告燕舞牌錄音機?!把辔?、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燕舞888,質(zhì)量頂呱呱”、“到處鶯歌燕舞,帶來知音無數(shù)”。這些廣告語是我和同學(xué)們放學(xué)回家路上在哼唱歌曲之前必說的。后來父親托人從省城買了一臺燕舞錄音機。我的青春便有了燕舞的陪伴。那時每周上縣城唯一的新華書店搜羅歌星們的磁帶。
四大天王,鄧麗君 ,葉倩文,李玲玉,那英,庾澄慶,邰正宵,陳淑樺……我和同學(xué)們每天中午在教室里拿出各自的歌詞本一定要天天唱的歌有:
齊秦的《外面的世界》《北方的狼》《大約在冬季》,齊豫的《橄欖樹》
蘇芮的《跟著感覺走》《是否》《牽手》
姜育恒的《再回首》《驛動的心》《跟往事干杯》
鄭智化的《水手》。我一個高中男同學(xué)唱鄭智化的歌超級棒,差不多能與原唱比肩,每位任課老師在課間希望聽他唱《水手》。
小虎隊《愛》《青蘋果樂果》《蝴蝶飛呀》
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耶利亞女郎》《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張學(xué)友的《吻別》
譚詠麟《水中花》
九十年代一些電視劇的歌曲也很流行如《便衣警察》里面的《少年壯志不言愁》,萬人空巷的《渴望》里面的兩首歌《渴望》《好人一生平安》,高勝美為瓊瑤電視劇唱的《一簾幽夢》《彩云伴海鷗》《青青河邊草》,83版《神雕俠侶》的張德蘭唱的《何日再相見》等等。
那時候放學(xué)回家首先播放迪斯科音樂,然后寫完作業(yè)從整箱的磁帶里找自己喜歡的尤其是歌手的流行歌反復(fù)播放跟著學(xué)唱。后來買了貝多芬的交響樂,周末早晨放大音量聽。瞎子阿炳的二胡獨奏,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安靜地聽。
年前買了個天貓精靈,我說:“天貓精靈,唱一首姜育恒的《再回首》”我把語音發(fā)給了閨蜜,閨蜜說:玩的是智能,點的歌暴露了年齡。是啊,每個人經(jīng)歷的時代,經(jīng)歷的青蔥歲月是刻在骨頭里的。

在我生長的環(huán)境中,磁帶對于我的記憶,是別人手里炫富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我似乎永遠都是跟不上時代節(jié)奏的人……
83年,生在一個貧窮落后的農(nóng)村,從小沒有零花錢,衣服大多是接幾個表哥的舊。
小時候很喜歡聽音樂,特地用本子將喜歡的歌詞抄下來,沒事的時候看看歌詞。
我們那時候初一才開始學(xué)英語,誰是英語的課代表,班級的錄音機就由誰保管,為了取得錄音機的管理權(quán),我拼命背單詞,終于在初一下學(xué)期的時候做了英語課代表。
但是我沒有錢買磁帶啊,就在周六下午緊趕慢趕的做完作業(yè)(以前沒有雙休,是放一天半),周日就到田里挖黃鱔抓龍蝦。
記得那時候一斤龍蝦賣一塊錢,我一個周末可以弄七八塊錢的零花錢,終于買到了自己喜歡的磁帶:海闊天空、小城故事、愛拼才會贏……
當我好不容易贊了點錢,準備買單放機的時候,身邊的人都用起了隨身聽的CD機,磁帶已經(jīng)開始買不到了……
當我準備買CD機時候,身邊的人都開始用MP3了……
當我買得起MP3的時候,他們又開始用MP4了……




八十年代初,結(jié)婚時,娘家專門托朋友從深圳買了一只三洋牌收錄機,那可是當時最時髦的手提錄放機。當時娘家哥哥還專門給復(fù)制一盤時長一個小時的磁帶,里面全是鄧麗君及港臺歌星演唱的歌曲。其中有一首鄧麗君的歌,歌曲名字叫《默默盼歸期》,因為當時對象在部隊服兵役。這盤磁帶應(yīng)該是還有保存。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陸續(xù)買了一些歌曲磁帶,其中,還有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俞麗娜的小提琴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有了放相機后,還買了一些能在電視機上播放影像的錄像帶。比如像鄧麗君的《十億個掌聲》還有經(jīng)典豫劇電影《朝陽溝》,印度電影《大篷車》等。后來,孩子大了,也買了許多她喜歡的流行歌曲。也都在吧??墒牵ヂ?lián)網(wǎng)的誕生,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磁帶錄像帶甚至電視機都變成了歷史。科技發(fā)展創(chuàng)新,給人們帶來了更加便利和高超的精神文化生活。

磁帶,錄音機作為留聲科技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成為所有60,70,80后青春記憶永遠揮之不去的載體。
學(xué)生時期,雙卡錄音機屬于奢侈品,就連正版磁帶買得起的都是少數(shù),要么同學(xué)間互相交換著聽,要么翻錄。磁帶很容易"攪帶″,有時攪斷了,很是心疼!
等到參加工作,積累了相當數(shù)量的“財富”,都有上百盒磁帶了,但幾經(jīng)輾轉(zhuǎn),加之CD,VCD,MP3的相繼問世,忽視了盒帶的存在了,弄到現(xiàn)在還只有2盒劉德華,1盒張國榮,1盒譚詠麟,1盒王菲的碩果僅存了!
前不久,許巍出了新專輯《無盡光芒》,我花20元在酷狗購買了,雖然既方便也不貴,但沒了磁帶和CD帶來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情懷吧!

我還有~
Bey0∩d樂隊
張雨生
譚詠麟
鄭智化
小虎隊
…
磁帶:!滿滿的回憶

這是我最喜歡的磁帶,剛給它拍了這張相片,沒想到它還能這樣重現(xiàn),這是二十年前在書店買的,最喜歡其中那曲“神秘園小夜曲”,挪威音樂,大提琴演奏,記得當時初聽是在大學(xué)宿舍床上,五樓的窗戶開著,六月黃昏,我用復(fù)讀機里的播放功能聽的,那個旋律一出來,我就被抓住了,哀傷委屈一股腦襲來,我的心被撞痛了,音樂以它共通的語言,從我目光所及的蒼茫遠樹飄來,撫慰我疲憊的心靈,我就那么呆呆地看著遠處的樹叢,樹叢隱約處清清的溪流?,F(xiàn)在磁帶幾乎看不到了,也淘汰了很多磁帶,但這一盒被我放在了書柜的最高層,那里儲藏了我的記憶,而看到它的瞬間,記憶就會打開,那些過往又來到眼前,這些過去了的時光鼓勵我迎接未來歲月,淡定從容。

本來挺不少的,后來塵封的時間太長了,漸漸的就忘了放在哪里。
等想起來再找,已經(jīng)找不到了。
可能是哪年大掃除扔掉了,挺可惜的。
故事的話,沒故事,只是因為喜歡聽歌,喜歡唱歌。
幾乎所有買回家的磁帶里面的歌都能背出來,不能背的,聽到音樂也能唱個八九不離十。
當年的歌不管好不好聽,那歌詞也是美的,所以背著很有感覺,不像現(xiàn)在的,大多通篇不知道寫的什么幾把玩意兒。
很多年沒好好聽歌了。
以前去唱K,遇到別人不會唱的歌,抓過麥來就能唱,簡直全能。
現(xiàn)在看到別人點的歌有點抓瞎。
對了,有個故事。
磁帶賦予我演唱的技能,當年參加校園歌唱比賽,本來有機會殺到最后,但因為歌詞情情愛愛方面的東西太膩了,被學(xué)生科科長點名淘汰。這算故事嗎?
后來出了社會還組過一個樂隊,只是沒玩幾個月就因為爭吵散了。至此,音樂之路斷絕。
很多年沒有好好唱歌了,吉他都不會彈了。
如果當年一直堅持的話,不知道現(xiàn)在會活成什么樣。
人生總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不后悔是假,但生命不再來,且過且珍惜吧!

我是一名音像出版社音樂編輯,曾經(jīng)編輯出版過70多盒磁帶。八十年代,除了膠木老唱片,最時尚的就是磁帶了。目前,我還保存著40多盒磁帶,都是我自己編輯的。其中最值得記憶的磁帶有“中國著名愛情詩選”配樂朗誦磁帶(1989年出版),該磁帶曾獲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和廣電部優(yōu)秀編輯二等獎。該磁帶特別邀請著名配音演員喬蓁、丁建華、曹雷和達式常朗誦,選編了“致橡樹”、“雨巷”,“四月的紀念”等15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愛情詩。1991年1月,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去世,我立即奔赴上海拜訪了三毛的干爹,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并請張樂平先生為我編輯的“絕響”磁帶封面題名,還送我一張他與三毛的合影作為封面背景。該磁帶錄有三毛的散文和詩,是一盒配樂朗誦詩磁帶,臺北三毛紀念館里有存放。我還編輯過“著名外國愛情詩選”配樂朗誦磁帶(喬蓁、丁建華朗誦),“中學(xué)生古詩詞選頌”(孫道臨、曹雷朗誦),著名淮劇藝術(shù)家陳德林夫婦演唱的“孔雀東南飛”磁帶,該磁帶請中國著名篆刻家錢君匋先生題名。

我保存一百多盒歌曲磁帶,老歌隨時可以聽啊。

87年的荷東、猛士原聲磁帶買不起。買日本TDK找個雙卡錄音機復(fù)制,不懂歌詞聽到醉。70后的有同感嗎?

還有幾盤、劉文正、鄧麗君、張帝的歌曲、有時候聽聽就回想起小時候的樣子、廷有意思。

我購買磁帶的時間大概是1987年到1996年這十年吧。上學(xué)的時候都是攢著零用錢買,有專輯,有翻錄的。大部分是TDK,SONY空白磁帶翻錄的多。港臺流行歌曲 很少聽歐美的,因為聽不懂[流淚]91年上班以后就是買的各種引進版磁帶了。隨身聽就買了三個。以后有了CD,磁帶就成了收藏品了。大概還有五六十盤吧,其實也沒什么珍藏版,就是留個念想,是個回憶吧。

磁帶在70后的我是一種奢望,沒有觸摸到

我還有100多盤

我現(xiàn)在還有幾百張!

都沒有了。以前存了好多劉德華的

牟輕時候最喜歡陳琳的歌曲,∴燕子。那一年我十六歲媽媽的吻,

早就扔掉了

蘇芮的

我也有點磁帶和一臺小收錄機當個擺件,有點懷舊的意思,聽的很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