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這人對在他背后搞陰謀詭計的人殺無赦,比如衣帶詔、伏皇后打小報告事件,正經(jīng)八百的和他作對,有時由于集團利害關(guān)系,他會放棄個人的恩怨,擺正自己的位置,接受曾經(jīng)的對手甚至死敵。
曹魏時代在他麾下除了曹氏和姓夏侯的,很多文臣武將都是從其他陣營里過來的,相反很少有原本屬于曹操陣營的文武跳槽吳蜀的(于禁算極少數(shù)的一個),能容人又能用人是曹操能發(fā)家的一個性格優(yōu)勢。
曹操在張繡身上吃了很多虧,失去一子一侄一愛將,張繡打仗都是他的謀士賈詡在出主意。在最后謀出路時,賈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曹操,因為他料定曹操在集團利益和個人恩怨之間他會選擇前者,事實發(fā)展也如賈詡所料,賈詡很快成為曹操身邊的頂級謀士。
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在大舉南下之前,在江陵軍事會議上賈詡主張暫緩對孫劉兩家軍事行動的態(tài)度,在關(guān)中戰(zhàn)場渭水河邊賈詡獻策成功離間馬超和韓遂。三國時代謀士賈詡的名氣似乎一直比不上郭嘉,荀彧諸葛亮、龐統(tǒng)等頭牌智囊,但在很多時候他的智慧更像一顆孤冷寒星閃爍著光芒。
賈詡自有一套處事哲學(xué),有時智商和情商是兩碼事,再怎么被曹操看得起,功勞再大,自己畢竟不是曹操的心腹,融不進曹操最核心的圈子,這一點賈詡是有深刻認知的。許攸居功自傲,楊修不知深淺都遭到殺身之禍,賈詡“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受,退無私交”,前面有壞榜樣放在那里,賈詡在曹魏集團保持低調(diào)也不難理解了。
即使賈詡在曹操繼承人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他也“不見兔子不撒鷹”,過早過多地參與嗣子之爭會惹禍上身。反而是曹操看不慣他的態(tài)度,在曹操為了立哪個兒子抓耳撓腮向賈詡請教時,賈詡適時地拋出一句“我在想劉表和袁紹的事呢”,他們都是聰明人,都知道話該怎么說,事該怎么辦。
賈詡的這一句是曹丕繼位的神助攻,曹丕足以對他感恩戴德一輩子,魏王帝上臺后賈詡位列三公富貴等身。智商和情商雙高,懂得謀事謀人又知道謀己的人,不一定善始卻一定能善終。

賈詡,字文和,三國第一“毒士”,這不是說他善于用毒,而是說的他算無遺策。賈詡原為董卓手下,在董卓被殺后,他成功地勸說其部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起兵誅殺王允、驅(qū)逐呂布。后來,賈詡離開李傕郭汜,改投宛城張繡的帳下。宛城之戰(zhàn)中,張繡先降后叛,賈詡為張繡出謀劃策,偷襲曹操營寨,一舉斬殺曹操張子曹昂、侄兒曹安民,還有愛將典韋。
在官渡之戰(zhàn)前夕,賈詡力勸張繡再次歸順曹操。賈詡也順理成章成為曹操的謀士,他還暗助曹丕奪取世子之位,使其勝出。那么他這樣一個斬殺曹操愛子、侄兒及愛將,還卷入儲君之爭的謀士,為何還能得到善終呢?沒有像楊修一樣身首異處呢?
個人認為,賈詡能夠善終,有下面四個原因。其中第四點,賈詡暗助曹丕成為世子,這睿智之舉,值得我們點大拇指稱贊,賈詡不愧為三國頂尖的大謀士。
其一,賈詡為張繡出謀劃策,斬殺曹操愛子、侄兒及愛將,是兩軍交戰(zhàn),不是私仇。
宛城之戰(zhàn),張繡本來已經(jīng)歸順曹操,卻因為曹操欺凌、霸占張繡嬸娘,導(dǎo)致他降而復(fù)叛。這一戰(zhàn)中,賈詡只是扮演了一個出謀劃策的角色,一直位居幕后,執(zhí)行者為胡車兒偷走典韋雙鐵戟,張繡大軍奇襲曹操。曹操要記恨,也應(yīng)該是記恨胡車兒和主帥張繡。事實上,張繡二次歸順曹操后,曹操并沒有記恨張繡,而是對其禮遇有加。可見,曹操連元兇張繡都原諒了,他還會記恨、報復(fù)同謀賈詡嗎?顯然是不會的。
其二,賈詡力勸張繡二次歸順曹操,功不可沒。
官渡之戰(zhàn)前夕,張繡本來是不想歸順弱小的曹操的,想投靠強大的袁紹。這時,賈詡分析形勢,投靠看似弱小的曹操,是雪中送炭,而歸順兵強馬壯的袁紹,卻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自然沒有雪中送炭的分量大。他力勸主公張繡,歸順曹操。張繡還擔(dān)心曹操不會容納自己歸順,報復(fù)自己。
賈詡認為曹操志在千里,不會計較舊事的,他還分析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而袁紹卻沒有容人之量。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歸順了曹操,被拜為揚武將軍。兩人還結(jié)成了秦晉之好,曹操之子曹均娶了張繡之女為妻。張繡能夠第二歸順曹操,賈詡功不可沒,受到了曹操的器重?!度龂尽分杏涊d如下:
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zhí)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北碓倿閳?zhí)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參司空軍事。
其三,賈詡的聰明之處,在于明哲保身。
賈詡跟隨張繡歸順曹操后,深知自己不是曹操的舊臣,曹昂、曹安民、典韋的死和自己脫不了干系,可能會遭到曹操、曹丕等人的報復(fù)。因此,睿智的賈詡采取極為低調(diào)的行事風(fēng)格,他每天在家里閉門謝客,也不攀結(jié)權(quán)貴,就連子女婚嫁時,也盡量選擇平民人家。賈詡的這種做法,類似于劉備寄居在曹操身邊,整日在后花園重地弄花的自保之策,由此消除曹操的猜忌。
其四,賈詡暗助曹丕成功,值得點大拇指稱贊。
公元217年,曹操年歲已高,面臨選擇哪個優(yōu)秀的兒子繼承自己的魏王之位。他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難以抉擇。當(dāng)時,曹丕是嫡長子,官拜五官中郎將,而曹植卻非常有才華,還深得自己的喜愛。曹操仰慕賈詡算無遺策,他問計于賈詡。賈詡一句話都不說,曹操非常奇怪,又問賈詡為何不說話。賈詡這才說道:“我在想袁紹和劉表??!”
曹操頓時下定了決心,立曹丕為世子。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引起大亂分崩離析。袁紹長子袁譚和袁尚之爭,劉表長子劉琦和劉琮分道揚鑣。曹操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了賈詡剛開始不說話,是不想卷入世子之爭。之后,賈詡在曹操的追問下,只能提出這兩個例子,表達自己的觀點,自己是支持嫡長子曹丕的?!度龂尽分杏涊d如下:
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碧娲笮Γ谑翘铀於?。
總結(jié):雖然賈詡間接害死曹操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愛將典韋,還卷入世子之爭,可是由于上述四個原因,他得到了善終。這四個原因概括為賈詡只是宛城之戰(zhàn)時張繡的謀士、賈詡力勸張繡二次歸順曹操、明哲保身、暗助曹丕。其中,第四個原因,他用剛剛發(fā)生的鮮活的例子,暗中助曹丕,促使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賈詡的這種做法,非常明智,值得稱贊。

你的問題本身就是答案啊。
(1)插手儲君之爭。
賈詡正是因為插手儲君之爭,才獲得了一張榮華富貴的令牌啊。
插手儲君之爭,儲君贏了,就是好事;儲君輸了,就是壞事。
賈詡站隊站贏了,所以下半生衣食無憂,得以善終啊。
據(jù)記載,曹操未立太子之前,很是猶豫,曹丕親自向賈詡問計,賈詡說,只要你勤勤懇懇的,努力做事,不違孝道就可以了。
其后曹操單獨問賈詡,立誰當(dāng)太子好?賈詡不說話,曹操問他怎么不說話?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情(這兩個人因為廢長立幼,導(dǎo)致禍亂),曹操聽了大笑,于是立曹丕為太子。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shù),詡曰:“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yè),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三國志》)
為什么曹操這么聽賈詡的話?因為賈詡很重要!
有多重要?連立太子這么天大的事情都咨詢他的意見,還是單獨咨詢,這樣的重要性還需多說嗎?
為何賈詡這么重要?
因為賈詡乃是天才謀士,在投曹操之前,已經(jīng)計謀無數(shù),而且翻云覆雨,讓人佩服,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勸張繡歸降曹操,讓曹操騰出氣來打敗袁紹,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曹操不聽賈詡之言,最后大敗,其后離間馬超韓遂,被曹操大破之。
所以,賈詡之才智,高超無比,故而極受曹操敬重。
再看歷史上,歷朝歷代只要參與了儲位之爭,一定會站隊,站隊正確的,基本上榮華富貴是跑不了的,例如《雍正王朝》里的十三爺,經(jīng)常被皇子兄弟們欺負,他站隊雍正,雍正登基之后,給了他無上的榮耀。
賈詡不僅站隊,還幫助曹丕爭位,一語定乾坤,曹丕怎么能不感激呢?
(2)害死曹操的愛子與愛將?
賈詡是張繡的謀士,但是曹操的愛子愛將之死不能讓賈詡來背鍋吧?
謀士,就是輔佐主君做事的,他只管出謀劃策,曹操要報仇,也要先找張繡報仇吧?
再看看曹操是怎么對張繡的呢?
張繡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封他為揚武將軍,還讓他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
曹操連張繡都不追究了,還會追究謀士的責(zé)任嗎?
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fù)以眾降。語在詡傳。繡至,太祖執(zhí)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三國志》)
(3)賈詡很聰明,知道安身立命之道。
賈詡對自己認識的很清楚,他自認為不是曹操的舊臣,而且過于聰明,所以要低調(diào)做人,他除了給曹操出謀劃策之外,就閉門不出,沒有私交,子女也不嫁高門大戶,這樣的人自然讓曹操放心,曹丕也不會疑心。。
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jié)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
所以呢,賈詡這個人,謀士無雙,正是那個亂世國君最需要的人才,不僅如此,這個人才還在國君(曹丕)登上皇帝寶座之路上,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這個人還很低調(diào),從不拉幫結(jié)派,這樣的人才,曹丕怎么會動他呢?

曹操手下的大謀士賈詡有“毒士”之稱,起初侍奉大軍閥董卓,因在董卓被殺后,成功地勸說其部將李傕、郭汜起兵誅殺王允、驅(qū)逐呂布,由此聞名于天下。李傕、郭汜禍亂朝廷多年,賈詡因擔(dān)心會惹禍上身,便辭職東進,投靠在宛城軍閥張繡的帳下,成為他的頭號大謀士。
曹操挾持漢獻帝到許昌后,便率軍南征張繡,后者無力抵擋,便率軍投降。然而曹操進入宛城后,卻公然霸占張繡的寡嬸鄒氏,并意圖拉攏他的心腹大將胡車兒,由此引起張繡的憤怒。不久,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偷襲曹操,并在混戰(zhàn)中殺死他的愛子曹昂、愛將典韋,時在建安二年(197年)。
繡降,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見《三國志·卷八》注引《吳書》。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僅僅兩年后(199年),在官渡之戰(zhàn)前,賈詡又勸說張繡投降曹操,并得到后者的重用。而賈詡也因為立下大功,被任命為參司空軍事,就此成為曹操手下的大謀士。賈詡為曹操效力期間,不僅在戰(zhàn)場上出謀劃策,而且還曾插手儲君之爭,在促使曹操冊立曹丕為世子一事上,發(fā)揮過極重要的作用。
在當(dāng)上魏王后的次年(217年),曹操就立儲事宜向賈詡征詢意見,后者沉吟良久卻不肯回答。曹操等得不耐煩,便問他為何不說話,此時賈詡才徐徐回復(fù)道:“微臣剛才在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遭遇。”袁紹、劉表皆因廢長立幼導(dǎo)致內(nèi)亂,并最終敗亡,一直都被曹操視為前車之鑒,如今經(jīng)賈詡之口得到點撥,曹操自然理會其中的深意。果然,曹操聽后哈哈大笑,隨即做出立曹丕為世子的決定。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見《三國志·卷十》。
賈詡為張繡設(shè)計偷襲曹操,結(jié)果害死后者的愛子、愛將,要說曹操不恨他似乎在情理上說不過去。更何況,賈詡還插手曹丕、曹植的儲君之爭,在曹操冊立曹丕為世子一事上,可謂立下大功,但正是如此,賈詡也遭到更多的猜忌。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賈詡擁有這么多的“黑歷史”,最后卻能得以善終。究其原因,無非有三點:
1.賈詡有大才,使得曹操舍不得殺。曹操是一位極度愛才之人,但凡對他有極大幫助的人才,不管之前怎樣得罪過他,他都愿意容忍。就賈詡來講,無論是勸說張繡投降,還是在官渡之戰(zhàn)、渭南之戰(zhàn)中獻計獻策,都對曹操裨益良多,后者在欽佩、欣賞之余,自然便消解了對他的恨意。更何況,殺害曹昂、典韋的直接兇手-張繡都被寬恕,曹操就更沒必要殺掉賈詡。
2.賈詡“站隊”正確,讓曹丕對他器重有加。對于臣子們來講,插手儲君之爭是大忌,因為一旦“站錯隊”,極可能會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賈詡很懂得這一點,所以在被迫介入這種事后,在深諳曹操性格和朝野人心所向的情況下,力挺曹丕做儲君,好在他賭對了。所以等到曹丕即位后,便出于感激之心連番拔擢賈詡,對他可謂恩寵極深。
3.賈詡做人極度低調(diào),毫無越軌之舉。賈詡深知自己并非曹操的舊臣,但卻謀略深遠,再加上曾間接害死曹昂、典韋,內(nèi)心里很害怕曹操會報復(fù)。所以為了保命,賈詡便采取極為低調(diào)的自保策略,整日里闔門自守,既不跟他人私下交往,又不攀結(jié)權(quán)貴,就連子女婚嫁時,也要選擇平民人家(“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jié)高門。”引文同上),由此消除曹操父子的猜忌。
正因為以上三點,使得賈詡在為曹操父子效力20多年的時間里,能安穩(wěn)地度過一場場危機,保住性命和榮華富貴。曹丕稱帝后,為報答賈詡的恩德,便超拔他為太尉,并進爵為魏壽鄉(xiāng)侯。賈詡身居相位3年時間,于黃初四年(223年)六月薨逝,終年77歲。賈詡死后,曹丕甚是哀傷,下詔為他上謚號為肅。多年后,賈詡又與王朗、曹真、辛毗一起配享魏文帝廟。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鑒》

賈詡只是謀士,出主意正是他的本職。而且做得非常好,實際操作人是張秀。這筆賬肯定算在張秀頭上。賈詡歸順曹操后非常低調(diào),從不與大臣攀親,而且深得曹操信任。賈詡在曹操繼位者問題上是支持曹丕的,曹丕為此對他十分感激

他是幫曹丕的,最后曹丕當(dāng)皇帝了,又自己以非曹操元舊,閉門不接外賓,除了政事他從不發(fā)表意見,故能善終!

第一,有智謀,智慧型的;第二,知進退,絕不積極干涉;第三,善守。善守者,藏于九天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