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評價乾隆?若為評委,定價一元起拍!因為他是昏君!概不封頂!因為他是明君!蓋棺定論!何必再起棺刨墳?歷史人物,儼然標(biāo)志!若敬仰之,敬禮!若無好感,轉(zhuǎn)身再見!鐵面無私包青天,亦難評價隨煬帝和乾隆的前世今生!可惜他……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古人作古,但願萬古!??!

乾隆當(dāng)然是千載難尋、萬年也出不了一個的“明君”“圣君”,要不然他咋能在電視劇里出鏡率最高?就連千古一帝秦始皇,見了乾隆大帝也得甘拜下風(fēng)。建立了“十全武功”的“十全老人” 做了幾件讓秦始皇也望塵莫及并會汗顏的事情。所以說秦始皇跟乾隆大帝比起來,至少有三點遠(yuǎn)遠(yuǎn)不如甚至是望塵莫及。
首先是自信程度。秦始皇派人探索世界,不管是尋找長生不老藥還是想開疆拓土,秦始皇一撥又一撥往外派人,甚至還想過親自出海遠(yuǎn)洋,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而且在秦始皇的心中,外面世界很精彩,自己還有很多要學(xué)習(xí)的地方。但是乾隆皇帝很自信,什么堅船利炮、先進科技,在乾隆眼里都是奇技淫巧,還豪情滿懷地向世界宣布:“我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乾隆關(guān)上了與世界交流的大門,不管是英吉利法蘭西還是俄羅斯,想跟大清交流,那都是“朝貢”,先跪下來再說。這種“霸氣”,秦始皇還真是沒有的。
再來看文治,秦始皇只不過燒了幾本六國殘余貴族攛掇造反的書,殺了幾個坑蒙拐騙的江湖術(shù)士,就背上了“焚書坑儒”的黑鍋;而乾隆皇帝制造了一百六十多起文字獄,動不動就誅滅九族,死了的也要掘墓梟首鞭尸,修了一部《四庫全書》,查繳禁書三千多種十五萬部有余,焚毀圖書超過七十萬部。也只有吳晗說了一句“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乾隆六下江南,每次上千萬兩白銀足吃足喝,吃不完的就倒進河里,花光了雍正辛苦積攢下來的家底,但是卻被電視劇演成“微服私訪、為民除害”,而巡視邊疆的秦始皇卻被罵做“巡游無度”,連泰山封禪也被指責(zé)是“妄自尊大”。說起“文治”來,十個秦始皇的“貢獻”也比不上一個乾隆。
第三我們再來看看武功,不管贏沒贏,反正乾隆湊齊了“十場勝利”。兩平準(zhǔn)部,乾隆說:我都贏了!當(dāng)然沒人敢問既然第一次就打贏了,干嘛還要打第二次?但打了兩次,就算兩次“武功”;征安南,孫士毅慘敗后狼狽逃回,乾隆說:我打贏了,因為安南“赍表入貢”了;征緬甸,云貴總督劉藻兵敗自殺,云貴總督楊應(yīng)琚遭到挫敗后被乾隆“賜自盡”,繼任云貴總督明瑞被數(shù)萬緬軍包圍,明瑞與諸將士大部陣亡,經(jīng)略傅恒率三萬萬多清軍出征,沒等仗打完,就只剩下一萬三千人了。但是乾隆說:我打贏了,因為二十年后“緬甸納貢投誠”了……
乾隆這樣的武功數(shù)不勝數(shù),而秦始皇派遣李信去打楚國,結(jié)果被人打了回來。秦始皇還得低三下四去求老將王翦,不但誠懇認(rèn)錯,還被王翦狠狠敲了一筆竹杠,獅子大開口要去了不少良田美宅。這要是換做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先要肯定李信打勝了——畢竟是打到楚國腹地了,等王翦滅了楚國,就可以算作兩次“武功”了。
從這三點上來看,秦始皇還真是比不上乾隆,因為乾隆在這三個方面“完勝”秦始皇。而且秦始皇一心想讓大秦帝國二世乃至萬世,人家乾隆皇帝直接挖塌了大清帝國的墻角,成了清朝的掘墓人,這“胸襟氣度”和“歷史貢獻”,秦始皇還真是難以跟他相提并論……

他是一位謹(jǐn)慎的、成熟的“船長”,在這方面,他爸爸他爺爺都未必趕得上他,朗世寧曾評價 : 他天生就是為了來統(tǒng)治這個帝國的……他的執(zhí)政,顯得是那樣的從容……,這一點,國人卻也給了他公允的評價 : 純皇帝。
但乾隆卻沒有國際眼光和世界格局,哎……
無疑,他是一位盛世之君,但歷史老人卻在他生后四十多年,讓他的子孫和百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屈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