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穆公,秦國第九位國君,秦穆公即位時,秦國雖是“春秋五霸”之一,實際上,不論國力軍事,與當時的晉國、齊國甚至楚國,都欠一檔次。
當時,為使國家強大,各國人才之爭甚為激烈,但是所爭的都上流社會的人才,秦穆公卻別具一格,采取的是英雄不問來路,不管你是下等人或是上層人物,甚至是奴隸,只要有才干便重金聘用。
招聘歷史上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的故事可見秦穆公求賢若渴之一斑。(民間傳說有百里奚認妻的故事)。
百里溪原為虞國大夫,虞國滅國后百里奚淪為晉國奴隸,秦國向晉國提親時,百里奚作為陪嫁奴仆被送往秦國,但是他卻在路上逃跑了。作為秦國來說,一個奴仆,跑了就跑了,但當有人說百里奚可是了不起的人才時,秦穆公大驚,忙派人悄悄打聽,后得知百里奚在楚國放羊,便用五張公羊皮將其換回,并請百里奚輔佐國事。
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薦了蹇叔,在二人佐治下,秦國國力日趨強盛。
秦穆公并不是安于現(xiàn)狀的人,一直致力于向東發(fā)展,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以及時機不成熟,兩次東進都告失敗。
后來秦穆公便向西發(fā)展,消滅了犬戌,并地千里,最終獨霸西方。
雖然秦穆公沒有實現(xiàn)自己問鼎中原的目標,但卻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特別是后來秦國能攬到商鞅、張儀、范睢、李斯……這些政壇精英,其源蓋出于秦穆公所創(chuàng)客卿制。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是卑秦思潮下難得被認可的霸主,在當時國力強盛之時稱霸西戎、三置晉君,可謂是風(fēng)光無限,那么,他為何不東出爭霸天下,反而轉(zhuǎn)而向西呢,其實際原因是:“非不欲也,不能為也”
和西戎是世仇,討伐他們順應(yīng)民心
作為發(fā)源于西戎的老部落,秦氏部族也可以算是西戎的一部分,但他們卻忠心于周王室,周厲王時,西戎反抗周王室,到周宣王時,派秦仲討伐西戎,不幸戰(zhàn)敗,被西戎所殺,到了他孫子世父就發(fā)誓說: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爸蟮臍q月里,秦國的敵人就是西部戎翟部落,這種世仇是化不開的,只有鮮血才能平復(fù),所以到了秦穆公時,便一力對付西戎,不僅僅是為了報仇,更是鞏固后方,歷史記載他“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笨梢娖鋵ξ魅謿缧缘拇驌?。
周天子許下的諾言,攻取戎翟之地名正言順
周平王東遷時對前來救駕的秦襄公說:“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strong>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秦國方才建立國家,而周天子的這一許諾成為秦國歷代國君開疆拓土的動力,這這種默許下,攻占戎翟部落的土地只是實力問題,現(xiàn)在秦穆公有了這種實力,從明從暗來說都是名正言順的行為。
由余的幫助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國,結(jié)果秦穆公看到了由余的才能,通過一些手段使得由余投奔秦國,之后作為向?qū)чL驅(qū)直入,幫助了秦穆公稱霸西戎。
晉國強大,秦國無力東出
雖然晉國亂了幾十年,但人才輩出,著名的崤山之戰(zhàn)就證明了秦國難以打敗晉國,為東出掃平道路,所以只能轉(zhuǎn)而向西,謀求發(fā)展。

雖然秦穆公稱霸西戌,但還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不去稱霸中原,但他的后人秦始皇,則平定六國,建立了秦代,中原遲早歸于秦的版圖,就是小小的衛(wèi)國茍延殘喘了幾年,也被秦滅了。

因為晉國,強大的晉國卡住了秦國進入中原的道路。秦國東進無路只能轉(zhuǎn)而向西。穆公之后秦國國力衰弱,內(nèi)亂不斷,再無力東進。直到三家分晉,韓趙魏亂斗。

都想統(tǒng)一天下,實力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