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因說石牛能糞金,故稱為金牛。石牛糞金的故事,發(fā)生在周顯王扁和周慎靚王定這段時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將金牛贈送給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地址 :廣元市劍閣縣 。中文名稱 :金牛道 。地理位置: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guān)內(nèi)。 又名 :石牛道 。長度 :600公里 。所屬城市 :四川省廣元市 。所屬國家 :中國 。蜀道概況 ,又稱石牛道。因秦王伐蜀,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得名,自古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元朝以來,又通稱蜀棧、南棧,由漢中西行過褒水,經(jīng)勉縣入山區(qū)至金堆鋪交寧強界,經(jīng)大安、烈金壩折南,過五丁關(guān)至寧強縣城,再轉(zhuǎn)西南,經(jīng)牢固關(guān)、黃壩驛、七盤關(guān)入川界而達成都,約600公里。本縣境內(nèi)共長85公里,多屬險峻山徑。
《雍大記》記述五丁峽(或稱金牛峽、寬川峽)云:“連云疊嶂,壁立數(shù)百仞,幽邃逼窄,僅容一人一騎;亂石嵯峨,澗水湍激,為蜀道之最險?!?地理位置 金牛道另有一條線路,從本縣烈金壩西行經(jīng)代家壩、陽平關(guān)、廣坪河至金山寺青巖子(界牌)入四川界,去白水(今名沙洲)至昭化而與經(jīng)寧強縣城之路合。此道較坦緩,是南北朝以前秦蜀主要通道。
跟三國沒關(guān)系。是戰(zhàn)國時的故事。 《蜀王本紀》“發(fā)卒千人,使五丁力土拖牛成道”。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因說石牛能糞金,故稱為金牛。石牛糞金的故事,發(fā)生在周顯王扁和周慎靚王定這段時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將金牛贈送給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相傳戰(zhàn)國時期,秦惠文王欲吞蜀,苦于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jīng)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為門,修筑關(guān)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領(lǐng)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guān)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lǐng)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guān),抵擋鐘會10萬大軍于劍門關(guān)外。
遠古時代,秦嶺巴山,兩個巨大山西,切斷了關(guān)中平原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有效聯(lián)系,是中原文化圈與西南文化圈,因此互不交集。直到商周時代,人們才開始在這里打通道路。史料記載,第一條穿越秦嶺的道路是從褒谷口到斜谷口帶褒斜道。而第一條穿越巴山的道路便是金牛道。
金牛道的修建是于公元前317年,修筑道路的,是蜀國派出的勞役大軍,他們?nèi)找箘谧鳎诮袢穗y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用最原始的工具開山破路。 歷史上他們被統(tǒng)稱為五丁歷史,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但他們所修的道路卻史上表明,在平均海拔2000米的群山之間開通一條道路,即使在今天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而金牛道開通于公元前316年,比古羅馬大道還要早500年,可以想象2000多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像現(xiàn)代人一樣逢山開隧道,遇水建橋梁,那么穿山越嶺的金牛道又是如何修建的呢?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中的這些描述,形象的道出了古時候修建道路的工匠們以生命為代價開山辟路的情景! 據(jù)史料記載,火藥發(fā)明以前,工匠們多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也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開山破石,然后在巖壁上造成30厘米見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都插上木樁,并在上排木樁打遮雨棚,中排木樁鋪板城路下排木樁,支木為架。
如此以來,連綿的道路便猶如一條。行龍穿山越谷蔚為壯觀。 而在修筑過程中,勞役稍有不慎,便會從山上滾落,山谷中,粉身碎骨者不計其數(shù)。修通從巴蜀到關(guān)中的道路難度如此之大,為什么蜀國還要開展這樣的一項工程呢?事情的原委還要從與屬國毗鄰的秦國說起。那一時期秦國實力日益壯大,疆土不斷擴張,當時的國君秦惠王更是垂涎于蜀國的沃野千里。但是因為巴蜀天險阻隔,秦人很難進入蜀地,若想蕩平蜀國的江山,必須要有道路連接。
于是秦惠王便與大臣商議,定下了一個計謀. 公元前317年秦惠王的軍帳中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他是第12代蜀王,方的鄰居,也是秦國的盟友。蜀王此行的目的是來接受秦王送的一份賀禮。李丹是一頭神牛,秦惠王告訴他,這頭神牛的糞便是金燦燦的黃金,貪婪的蜀王對此深信不疑,他向秦王承諾,在一年之內(nèi)打通巴山天險,迎接神牛入蜀。
從此無數(shù)的蜀國勞役開始了漫長的筑路工程。此時的他們并不知曉,他們所修的道路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存亡,一年之后道路終于完工,神牛也如期運到蜀地,但蜀王卻并未實現(xiàn)他的黃金美夢,隨著牛而來的還有秦國如狼似虎的軍隊,在夢中驚醒的蜀王,終于認清了秦惠王笑聲背后的真相,為蜀國修出了一條毀滅大道!后人為紀念這段歷史,便將這條道路稱為金牛道。金牛道讓古蜀國的歷史走到了盡頭,卻從此將三個天府之地,關(guān)中平原漢中盆地與四川盆地一貫而通。
在交通設(shè)施尚不發(fā)達的古代,這條道路堪稱國家級高速公路。 從此大批錢糧稅賦源源不斷的由四川經(jīng)漢中運往長安,使先后在長安建都的歷代王朝獲得殷實富足的基礎(chǔ)保障。同時中原地區(qū)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文明禮儀管理體制也不斷經(jīng)此路傳入四川,進而由四川傳播到更偏遠的貴州云南西藏等地,促進了我國西南地區(qū)的經(jīng)濟與文化發(fā)。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游歷蜀地,對于四川的道路險峻有深刻的認識!李白在《蜀道難》中記錄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中描述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就是指的金牛道!
"石牛糞金、五丁開道"這是金牛道得名的來源,傳說秦國有一個石牛,可以拉出金子粑粑,故稱之為金牛。秦國將金牛送給蜀王,于是蜀王派五名勇士修通秦川道路以迎金牛,最終秦軍通過金牛道進入蜀地,滅蜀國,殲巴國,將巴蜀大地納入秦國的統(tǒng)治范圍。金牛道全長600公里,從陜西漢中開始,直達四川成都,其中川陜交界的那段路最為險峻,李白稱之為“天梯石棧相鉤連”。
金牛道是秦國南下戰(zhàn)略產(chǎn)物,歷史上強盛的秦國一直在開疆拓土,早在秦穆公時代秦國就已經(jīng)稱霸西戎了,向西已經(jīng)沒有發(fā)展的戰(zhàn)略空間。秦國向東發(fā)展,先后遭到晉國、魏國的強勢阻擊,秦晉之間的肴之戰(zhàn),秦魏之間的河西之戰(zhàn),都讓秦國損失慘重且無法東出。秦國向南發(fā)展,就只有越過秦嶺進入蜀地,再由蜀地攻向巴地?!肚乇炯o》中記載: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鄭。當時的南鄭就是現(xiàn)在的漢中,秦惠公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86年。
秦惠文王時,秦國向東、向南發(fā)展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議!丞相張儀主張向東發(fā)展,先割韓國一塊肉再說;上將軍司馬錯主張向南發(fā)展,先攻奪巴蜀大地,再順長江而下攻奪楚國土地。這時蜀國來找秦國幫忙滅巴國,而巴國也來找秦國幫忙滅蜀國。最終秦國與蜀國共同出人出力修通了進川的金牛道,當然蜀國出的人力物力比秦國多。秦軍經(jīng)過金牛道進入蜀國,先滅蜀,后滅巴;丞相張儀在朝天門筑江州城(公元前316年),這是重慶市最早的建城史。
秦國的土木工程技術(shù)一直領(lǐng)先于東方六國,墨家的一個分支在商鞅變法后加入秦國,替秦國修建了王城咸陽!因此修金牛道少不了墨家的參與,對于土方工程十分好做,也就是人工挖運,人工夯填而已。戰(zhàn)國時代沒有炸藥,如何開山劈石才是難點?秦人采用猛火油(石油)燒石頭,燒了過后再用冷水淋石頭,反復(fù)多次之后石頭就酥了,再人工挖運石灰即可。蜀人還采用鐵器敲打石頭,從山腰鑿出一條通道出來;或者在山巖中打洞,安裝棧道!
現(xiàn)在川陜有了多條高速高路相通,筆者上大學期間曾在達陜高速公路上實習過,參與修建一條隧道。達陜高速公路由四川省達州市羅江起程,經(jīng)宣漢縣、萬源市后穿大巴山隧道進入陜西境內(nèi)?,F(xiàn)在進入川陜十分方便,相信李白再無不會感嘆蜀道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