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太美好的東西,總是易碎難留。木秀于林,風必折之。不知藏拙,不知機心,連巧笑嫣然都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不知道該說這是她的天真,還是她的愚蠢。
晴雯笨嗎?如果是拙嘴笨腮,不那么伶牙俐齒;如果是粗手笨腳,少學些針黹女紅;如果是尖酸善妒,多一些設計布局,也不無辜死去,還擔著個狐貍精的虛名。
晴雯是賈母給寶玉的丫頭,賈母看中的就是她的聰明伶俐,心靈手巧。在那個年代,每個人都遵循著自己的宿命,縱有抗爭,多是徒勞,對于自己的明天,她并不抗拒,欣然接受。賈母給予她的明天,固然沒有自由,仍是奴仆,也不算太糟。
聰明如她,自然也了解襲人的身份,那是和她一樣的人,襲人投靠了王夫人,晴雯譏笑過襲人,是西洋花點子哈巴狗,所有的情緒,都在她的臉上,心不藏事,終將被傷。
不是所有的故事,能看到開始就會想到結局,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由己及人,萬事皆有變數(shù),何況命如草芥的她們?
終是躲不開的狂風暴雨,毫無防備也無處藏身,就像書中寶玉說的那樣,晴雯好像一盆水嫩的蘭花,驟然被丟入了豬圈之中,心里還郁結著被誣陷誹謗之氣,懨懨臥床,氣息奄奄。
如果說賈母準備給予她的明天,還算是一場美麗芬芳的夢,王夫人的驅逐,徹底打碎了她的夢,一場風花雪月的夢。
寶玉來探視的時候,晴雯和他換了替身的衣物,算是交換了彼此的心,在那一瞬間,她才明白,夫妻也好,情侶也罷,任何風花雪月的山盟海誓到最后,也不過是床笫之間的魚水交歡,如果她也像襲人一樣,和寶玉試過云雨,為了這不能被揭穿的秘密,她也要用盡心機,讓夢變成現(xiàn)實。
她終是天真,也終是愚昧,將彼此身心相系的情,看得太純粹,太水到渠成。
晴雯的愛里,沒有欲望,沒有欲望的愛情,在世俗的風刀霜劍里,脆弱得不堪一擊。
她沒有把愛和欲望糾纏在一起,便是虛妄破后,死別生離。

晴雯想表達的意思其實再明白不過了:早知道要被眾人冤枉背負著試圖勾引的罪名,不如當初就順其自然與寶玉在一起好了,也不枉擔上“妝狐媚子勾引哄寶玉”了。
其實晴雯這句話還包含著無盡的遺憾。在心里,晴雯是很喜歡寶玉的,否則不會在襲人說“都是我們的不是”時,醋壇子當時就打翻了,口不擇言地怒懟襲人,揭了襲人的底兒,弄得襲人下不來臺。
“早知擔個虛名”,不如“早打個正經(jīng)主意了”這句話,也可以說是對王夫人等人對她的污蔑的赤裸裸地抗議。也是晴雯在生命的盡頭,對寶玉做出的最熱烈最真摯最大膽的、愛的表白。



晴雯生性倔強,被潑了臟水,說她身為仆人勾引主子賈寶玉,依她的性格說了這一句反話一點兒也不奇怪。賈府里的女婢眾多,各有各的特點,但大體上都養(yǎng)成了仆從的性格,單單晴雯是個例外。晴雯對襲人和寶玉的事心知肚明,比如書中第三十二回寫到,賈母身邊的婢女金釧兒因被王夫人污蔑勾引賈寶玉,被趕出賈府,終因流言蜚語受不了污蔑投井而死,賈府上下對此議論紛紛,晴雯也得知了這一消息后,當著寶玉與襲人的面,含沙射影地指出了他倆之事,為金釧兒鳴不平,性子剛烈,可見一斑,敢揭主人之短,就憑這一點試問其他仆人哪個能做到?這也不難看出曹雪芹對晴雯這個人物的欣賞和惋惜。

就是和寶玉來真的呀。襲人早就偷偷摸摸地干過了。晴雯看不上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勾當,但她沒料到的是,襲人真干了,什么事也沒有,而她自己什么也沒干,反而被誣陷勾引寶玉,并以此為借口被趕了出去。

這個問題你自己知道答案,再問一遍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