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在《紅樓夢》的開始,王夫人是不敢趕走晴雯的。
在《紅樓夢》開始,王夫人的女兒賈元春還只是一個宮中女官,王夫人的娘家兄長王子騰還只是京營節(jié)度使,而賈母不僅是王夫人的婆婆,娘家史侯府一門雙候,女兒嫁于林侯府,大兒子是繼承榮國府,領(lǐng)一等將軍銜,也就是說賈母的后臺實力遠遠超過王夫人。
但是到了《紅樓夢》第76回,王夫人的實力就大大增長呢。她的女兒賈元春升為貴妃,她的娘家哥哥王子騰被升為九州提督,朝廷一品大員,賈元春和王子騰二人隱隱成為四大家族的保護傘。而是侯府已經(jīng)漸漸敗落,甚至家中女眷都已經(jīng)自己做手工了。所以這時候王夫人的一言一行都顯出了自己的底氣。
王夫人不但把晴雯趕出了大觀園。還把背叛賈母的襲人提為了寶玉的妾室,這是金玉良緣向木石姻緣明晃晃宣戰(zhàn)的節(jié)奏。而賈母此時,已經(jīng)年老體弱,女兒女婿又去世了,娘家是侯府也敗落了。所以她對王夫人趕出晴雯,也只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糊涂罷了。

晴雯是賈母為寶玉安排的丫鬟,可是卻被他的兒媳婦王夫人攆走,而沒有征求賈母的意見,這自然是不合情理的。
可是王夫人為什么敢如此呢?
第一、王夫人攆晴雯他是要傳達信息的,他就是不希望黛玉嫁給寶玉。

第74回王夫人對王熙鳳說道?!吧洗挝覀兏死咸M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樣子。”從這里我們知道了林黛玉和晴雯她們的外貌,而在前80回,我們昃看不到作者對林黛玉的外貌描寫的,多的是對他的神態(tài)的刻畫。
可是王夫人為什么要把一個自己討厭的晴雯,與林黛玉作比較呢?這里其中的一個原因,應(yīng)該是表達王夫人對林黛玉的不喜歡。這里他一箭雙雕,既要攆走晴雯又要向他人傳達自己對林黛玉的態(tài)度。這樣趕走晴雯就成為必然了,而要實現(xiàn)趕走他,那就必須在賈母不知情之前最有把握。
第二、王夫人攆晴雯,在他看來賈母知道后也不會怪罪他的。

第79回,當賈母知道賈迎春要嫁給孫紹后,“賈母心中卻不大愿意,但想女兒之事,自有天意,況且她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因此只說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我們可以看到賈母對迎春的婚事都不深入的去管,他會能管一個既成事實的晴雯的走留嗎?
賈母的做事是有分寸的,特別是她面對王人。在第29回,賈母清虛觀打醮洗這個內(nèi)容中,張道士為寶玉提親,聰明的賈母以孩子命里不該早娶為由,回絕了他的提親。我們知道這次清虛觀打醮,是由賈元春安排的,并且王夫人是有意識的不來這一活動。為什么是這樣的呢?無外乎就是王夫人要聽一聽賈母對寶玉親事的態(tài)度。賈母的精明會明確這一點的。
這一回中,還透露了一個細節(jié),就是元春在端午節(jié)給眾人的禮物,這禮物視每個人的不同,也是有區(qū)別的,如黛玉的就少于寶釵的。
第三、王夫人就攆走晴雯,在向賈母匯報時也是很講究策略的。
在第78回,王夫人趁賈母喜歡,便回道:晴雯病不離身,淘,懶,得了女兒癆,他先說晴雯的不足,接下話頭一轉(zhuǎn),“老太太挑中的人緣不錯,只是她命里沒造化,所以得了這個病”,顯然這既是夸賈母又是在表示對晴雯得病的可惜,但這里哪一句是王夫人的真心話呢?由此我們也能夠判斷出王夫人到底想干什么了。

王夫人他要堅定的實現(xiàn)自己的所想,雖然他可能想到賈母是一個障礙,但他是有通過這個障礙的辦法的。所以他才有膽,在攆走晴雯之前不告訴賈母。

賈母與王夫人這對婆媳看似和睦,其實兩人價值觀大相徑庭。賈母對王夫人的態(tài)度其實與邢夫人相去不遠——都不喜歡,這點王夫人自然也是感覺到的。第35回,賈母與寶釵說起鳳姐時,評價王夫人,“他(鳳姐)如今雖說不如我們,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強遠了。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鳳兒嘴乖,怎么怨人疼她?”鳳姐的話鋒機敏,眾人傾慕,但不如賈母,可又比王夫人“強遠了”,可見賈母比之于王夫人可算云泥之別。“公婆跟前不大顯好”顯見表明賈母不大喜歡王夫人。賈母一邊直言王夫人“木頭似”,一邊又由衷贊嘆伶牙俐齒的鳳姐,其取人標準不言而喻。第29回張道士要為寶玉說親,賈母給出的標準頗有意味,“不管根基富貴,……。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蓖醴蛉说母允歉毁F,但她“木頭似”的性格實在無趣,難怪賈母不屑。
二人的審美趣味也涇渭分明,截然有別。賈母欣賞鳳姐、黛玉、晴雯模樣靈巧、言談趣味之屬;而王夫人則欣賞襲人那類“笨笨的倒好?!彼€想當然地認為,“況且有本事的人,未免有些歪調(diào)。”凡賈母欣賞的,王夫人則全盤否定。
價值觀的不同是不可調(diào)和的分歧。王夫人對賈母的尊重順從是遵從封建禮教的要求,而不是心悅誠服的尊重。小事上,王夫人對賈母極盡尊重,比如吃飯,“老太太說在哪就在哪”,賈赦欲納鴛鴦,賈母借題發(fā)揮責罵,她也低眉順眼,但事涉寶玉,王夫人便分毫不上。
她覺得晴雯狐媚寶玉,便不顧賈母對晴雯的欣賞,決意逐出。但當眾還是虛槍一晃,算是在下人面前給了賈母的面子,“等我回過老太太再處治他?!?/p>
賈母與王夫人算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婆媳,價值觀高度沖突,所以對大事的決斷一定也是迥然不同。而對王夫人來說,寶玉是她的生命,她的一切——封建禮制母以子貴嘛。她以她的方式規(guī)劃寶玉的生活,為他擇偶——力促“金玉良緣”,為他選妾——瞞過賈母,定下襲人,全不顧賈母的安排,“將來只他(晴雯)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寶玉娶妻納妾,王夫人都不許賈母染指,驅(qū)逐一個丫鬟又何須知會賈母?

王夫人私自趕在晴雯應(yīng)該是一件蓄謀已久的事情。
王夫人表面上雖然吃齋念佛,好像不管事兒似的,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榮國府內(nèi)帷的事情還是由王夫人做主的。
老太太雖然號稱賈府老祖宗,但是已經(jīng)不大管事了,是處于退休狀態(tài)的。

王夫人一直不喜歡過于張揚、過于伶俐的人。她對笨笨的襲人、麝月都很欣賞。唯獨對聰慧伶俐的晴雯很是討厭。盡管她裝著不認識晴雯,其實那是她不想讓別人說她針對老太太。因為晴雯是老太太給寶玉的。她一直對兒子的事特別上心,怎么會不認識兒子的貼身侍女呢。
本來王夫人就不喜歡晴雯的性格,加上晴雯模樣長得又像黛玉。因為寶玉迷戀黛玉,和王夫人盼望的金玉良緣相違背。王夫人不喜歡黛玉,沒有辦法針對黛玉,就把火氣撒在晴雯身上了。

趕在晴雯,然后再回老太太,這種先斬后奏的事兒王夫人干這么做,就是因為她知道老太太不會因為一個丫頭和自己翻臉。畢竟,自己是榮國府的當家人,是元春的媽,這個面子老太太是一定會給的。

這么做,當然無甚過錯,晴雯只是一個下人而已。而且王夫人這么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寶玉好,這點與賈母是毫無二致的。
王夫人,在《紅樓夢》中第二回出場,系賈政之妻,賈珠、元春、寶玉之母,王子騰之妹,王子勝、薛姨媽之姊,薛蟠、寶釵之姨母,王熙鳳、王仁之姑母。在《紅樓夢》中,她是四大家族的一個重要關(guān)聯(lián)人物,活動過程貫穿全書,在她并不十分顯露的活動中,卻處處展示出極為鮮明的性格特征。她是榮府二房媳婦,由于賈母偏愛賈政,故本應(yīng)由長房執(zhí)掌的家政大權(quán)就落在她身上。她也不尋常地得到賈母的嘉許,說“上上下下哪不是她操心”(第四十七回).但她體弱而精神短缺,因此主要的庶務(wù)盡委諸侄女王熙鳳。她素以念佛、吃齋、好靜為重,給人一種寬仁慈厚,惜老憐貧的印象。劉姥姥初進賈府求助,她并不以王狗兒家道中落而嫌棄,這也為日后巧姐遇難得救奠下了基礎(chǔ);賈瑞病急,她亦命鳳姐尋參送去,說“吃好了,救人一命”。作為母親,她更是一個慈母的形象,由于長子年未二十而亡,元春又被選入宮,故她將寶玉愛得如同性命一般,每每在賈政面前為寶玉掩飾說情,寶玉也常在她面前任性撒嬌。
王夫人的性格看似平和,實則極有成算和威勢。一且有誰觸犯了封建倫常道德,她的反應(yīng)是迅速而果斷的,此時連愛子也不敢多言一句。寶玉受笞后,襲人進讒,王夫人隨即采取了暗中將襲人扶為寶玉側(cè)室的措施,這顯示了她胸中實際極有成算。王夫人欣賞的是“廉靜寡欲極愛素淡”的寶釵式性格,而“最嫌趫妝艷飾語薄言輕者”,所以她一旦得知有人與寶玉調(diào)笑,或有人在寶玉面前嬌嗔,就會怒火攻心。攆金釧而金釧投井死,逐晴雯而晴雯含恨亡,便是她一手導演的悲劇。癡丫頭誤拾繡春囊后,她趕去訊問風姐,這時,連平素目中無人的鳳姐也嚇得六神無主,這同樣反襯出她素日隱而不露的威嚴性格,她喝命抄檢大觀園就是這種性格可憎的展現(xiàn)。作為維護封建道德標準的貴夫人,這也是她最本質(zhì),最真實的一面。按照封建道德標準,她這樣做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




因一個繡春囊,王夫人決意抄撿大觀園,并把王善保家的調(diào)來擔任抄撿組組長,王善保家的審時度勢,抓住這大把機會,向王夫人告晴雯的惡狀。王夫人即時驗視晴雯,見她“釵軃鬢松,衫垂帶褪,,有春睡捧心之遺風”,坐實了罪名,于是起了攆走之心。但是,晴雯是老太太調(diào)教出來的人,也是老太太指派到寶玉身邊的,所以王夫人準備“明兒回了老太太, 再攆”。
然而,抄撿大觀園后,王夫人并沒有回明賈母,就把晴雯攆走了。這便成為了王夫人的一條罪證:居然敢攆老太太的人,而且先斬后奏,擺明了是和老太太開戰(zhàn),開啟婆媳斗。
看慣了婆媳斗的市井小民,難免以己度人,產(chǎn)生這市井之想。然而,王夫人是大閨秀,賈府是幾代熏陶出來的貴族,無論是賈母還是王夫人,其胸襟氣度都遠非市井小民可比,才不會干明爭暗斗這種掉價的事。何況,賈府以“詩禮傳家”,講究的是寬厚待人、孝親敬長。因此,作者寫王夫人的先斬后奏,至少有三個用意,其中兩個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及情節(jié)發(fā)展,還有一個則代表了作者的價值觀。
王夫人是少智之人,處理問題流于簡單粗暴
賈政和王夫人都是活在規(guī)矩里的人,規(guī)矩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的一面是能約束人的行為,其弊端是如果墨守成規(guī),則會進一步約束人的思想。王夫人正是被規(guī)矩約束了思想的人,當習慣了循規(guī)蹈矩,便會缺乏圓融處事的智慧,即很多人都擁有的簡單粗暴、直來直去。
簡單粗暴、直來直去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即時爆發(fā),做不到延時滿足,出了問題必須馬上解決,一刻都不能忍,于是在方式方法上顯得極為粗暴,比如聽到金釧的不當言辭,脾氣一沖就上來了,不但甩了金釧兒了巴掌,而且即時要把金釧趕走。正因為沒有緩沖,才導致金釧無法接受而跳了井。
在聽到王善保家的對晴雯告狀之語后,王夫人親自驗視了晴雯,雖然晴雯當時給王夫人的印象確實不佳,但并沒有激發(fā)王夫人內(nèi)心的憤怒,因為晴雯說她只在“外間屋里上夜,不過看屋子”,并無機會與寶玉親密接觸,也就是還沒造成壞的影響。因此,攆走晴雯就不必著急了,只要提防著她不“在寶玉房里睡覺”,就可以找機會回明了賈母再來解決。
但是,抄撿大觀園后,形勢發(fā)生了變化,那些平時就看不慣晴雯的婆子們聽到了風聲,知道晴雯要倒臺了,于時群起而攻之,有仇報仇,有冤報冤,“隨機趁便下了些話”。這些話中,當然會有添油加醋,但也有事實。在這些人的告狀之語中,王夫人發(fā)現(xiàn)晴雯不但比她想象的更壞,而且還當面撒謊。這就挑戰(zhàn)了王夫人維護規(guī)矩維護兒子的底線了,性質(zhì)要比金釧嚴重多了,自然一刻都不能留,不但馬上要把晴雯攆走,而且“只許把他貼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給好丫頭們穿”。
因晴雯一事,王夫人還“把這里所有的丫頭們都叫來一一過目”,再對照婆子們的告狀,同時把芳官和四兒也攆了出去。
因此,攆走晴雯,體現(xiàn)了王夫人簡單粗暴的處事方式,同時也體現(xiàn)了她雷霆的一面,一旦挑戰(zhàn)了她的底線,她就會爆發(fā)。
對賈母先斬后奏,是出于孝道
賈母早已退居二線,王夫人是榮國府的實際掌權(quán)人,但是,出于孝道,王夫人還是會凡事先跟賈母報備,婆媳達成共識后再行事,這樣才有利于家庭和睦。但是,賈母已逾八十高齡,身體經(jīng)不起操勞,心智也有些糊涂,讓賈母在不操心的狀態(tài)下安度晚年,是王夫人作為兒媳的重任。
王夫人當初說要先回明賈母再攆走晴雯,是基于晴雯所犯的事不算大,跟賈母報備也不會嚇到賈母。但是,經(jīng)歷了眾婆子的告狀,晴雯的所做的那些事,難免會讓賈母急火攻心。因此,即使報備,也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編一個讓賈母能接受的理由。
南方某些地方流傳一句俗語:“會當媳婦的兩頭瞞,不會當媳婦的兩頭傳”,這個兩頭分別指婆婆和丈夫。會當媳婦的人,不會把丈夫那邊的糟心事讓婆婆知道,也不會把婆婆的糟心事讓丈夫知道,能自己扛的就自己扛,這樣才能保障家庭和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于大家族,不把后院的糟心事去麻煩婆婆,是好媳婦的做法。因此,當賈環(huán)用油燙傷了寶玉,王夫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要瞞著賈母,目的是不讓賈母為寶玉與賈環(huán)的兄弟關(guān)系操心;賈母的百年人參失效了,王夫人也交代“只說用的是老太太的, 不必多說”,目的是不讓賈母為財政困窘操心。
但是,晴雯的事情,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已經(jīng)急不容緩了,以王夫人的心智,覺得晴雯多呆一天,壞影響就會更多一點。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在沒找到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理由之前,只好先斬后奏了。
因此,我們會看到,王夫人向賈母說晴雯之事,是“見賈母喜歡,便趁便回”,找一個賈母心情好的時候,而且淡化了晴雯的那些惡行。結(jié)果果然不錯,賈母只稍微有些遺憾,并沒有影響心情,反而在王夫人說寶玉被賈政夸獎了時,“更加喜悅”。晴雯被攆走和病故,僅僅只在賈母心中掀起了點漣漪,水花都沒有,就過去了。在賈母心中,相比寶玉這個寶貝孫子,晴雯什么都不是。
晴雯趕走墜兒,王夫人趕走晴雯,體現(xiàn)了作者的因果觀
因果觀,是作者體現(xiàn)在紅樓中的主要價值觀,比如黛玉還淚是果,神瑛澆灌是因;比如王熙鳳偶行一善,便為巧姐開了一扇生門,有因才有果,有因必有果。
先斬二奏攆人這種事,在晴雯身上曾經(jīng)上演過,不過那時候她是高高在上的攆人者。
墜兒被認定偷了平兒的鐲子,平兒作出了處理決定,“等襲人回來,你們商議著,變個法子打發(fā)出去就完了”?!澳銈儭敝傅氖且u人、麝月、晴雯等幾個大丫頭,說明這件事不由哪個人說了算。
然而,因為晴雯在病中,心情不好,便遷怒到墜兒身上,也和簡單粗暴的王夫人一樣,一刻都不能等,假借寶玉的名義,當即就把墜兒攆走了,而且用暴力戳破了墜兒的手。
同樣是攆人,同樣是簡單粗暴的方式,王夫人占理,晴雯卻不占理,因為晴雯無權(quán)這么做,王夫人卻有權(quán)。整個榮國府的后院權(quán)力都在王夫人手里,晴雯手中一點權(quán)力都沒有。
這就是作者想要通過晴雯來體現(xiàn)的因果觀:今天你把別人不當人,將來就有人把你不當人。
綜合以上三點,王夫人先斬后奏攆走晴雯,不是她大膽,而是行使她的合法權(quán)益,從中,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王夫人的形象和她與賈母的婆媳關(guān)系,而且能體會到作者的因果觀。

王夫人女兒是皇帝妃子,她根本不懼怕賈母。王夫人要趕走的是一個小丫頭,她沒必要顧及賈母的臉色。
王夫人討厭晴雯這樣的人
王夫人不喜歡那些勾引男人的女人,對這樣的丫頭她歷來都很嚴厲。大家還記得金釧嗎?金釧和寶玉只是普通的交談而已,王夫人確認為金釧是個狐貍精。王夫人十分生氣,她一怒之下就趕走了金釧。后來金釧投井而死。
在王夫人眼里晴雯和金釧是一樣的人,只曉得勾引寶玉,因此王夫人十分厭惡晴雯。賈府有個好事的婆子還在王夫人面前說晴雯壞話,所以王夫人趕走了晴雯。王夫人趕走的只是一個小小的丫頭而已,她根本沒必要告訴賈母,賈府也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跟兒媳婦鬧翻。
王夫人有女兒撐腰,她不怕賈母
眾所周知王夫人的女兒是皇妃。元春應(yīng)該是比較向著母親的。王夫人和賈母在寶玉的婚事上有很大的分歧,賈母要黛玉,王夫人要寶釵。賈母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王夫人寶玉得娶黛玉,王夫人卻不喜歡黛玉,于是她就找女兒幫忙。
元春給賈府眾姐妹送了些禮物,不過只有寶玉和寶釵的一樣。這就是王夫人借寶釵之手告訴賈母寶玉要娶寶釵。由此可見王夫人根本不怕賈母。王夫人在寶玉婚事這樣大的問題上都敢和賈母作對,她又怎么會連趕走一個丫頭這樣的小事都看賈母臉色呢?

其實這很正常。自人類進入男權(quán)社會后,女人的地位是隨著丈夫升遷貶黜的,這在外國也一樣,美國總統(tǒng)的夫人就被稱為第一夫人。賈母史太君的封誥即來源于丈夫二代榮國公賈代善。賈代善亡故后,世職由長子賈赦襲任,家政交給了二兒子賈政,實際上賈母已失去了權(quán)力。這從起居住所就可以看出來。賈代善在日,他們夫婦肯定住在正室大院,賈代善不在了,史太君就從正室搬出來。住正室大院的是賈政夫婦,但由于賈母尚在,他們也不好住正室,而是住到正室東面的偏房。真正掌握家政內(nèi)務(wù)的是王夫人。王熙鳳是代王夫人掌權(quán),不是代賈母掌權(quán),所以作決定的是王夫人,王熙鳳只是執(zhí)行者。對于一個丫環(huán)的去留,王夫人完全有權(quán)決定,不過由于晴雯還是屬于賈母的丫環(huán),是賈母安排給寶玉的,所以王夫人事后委婉地稟告賈母。當然由于賈母在兩府中年齡最長,品級最尊,輩分最高,威望所在,所以兩府的人仍然對賈母尊崇有加,盡量討賈母的歡心。賈母也是明白人,所以她也不會過多地干預家政,樂得順水推舟,安享晚年。

很高興有機會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晴雯是賈母送給寶玉的丫鬟,王夫人作為媳婦趕她走,有點犯上,應(yīng)該通報一下賈母在做決定的。但是王夫人是鐵定了心要趕晴雯出賈府的,所以王夫人在這里是不管賈母意見如何,都要付諸行動,避免節(jié)外生枝,王夫人來了個先斬后奏,將晴雯趕出去以后,才對賈母說已將晴雯趕出賈府了。
賈母是一個很精明能干的人,做為婆婆也是很強勢的,王夫人比較木納,不夠精明(經(jīng)常被丫鬟哄騙),但是王夫人也比較聰明,在賈母面前選擇了順從。在王夫人心目中寶玉就是她的依靠,賈母又最疼寶玉,雖然賈母不是很喜歡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后臺挺硬的。一是有娘家做靠山,二是女兒元春是貴妃,三是寶玉是賈家的繼承人。所以,賈母不會輕易得罪王夫人,就是賈赦想要鴛鴦為小妾,賈母生氣把王夫人說了一頓,后來探春一解釋,賈母連忙給王夫人道歉,還讓寶玉給王夫人跪下賠罪。
王夫人看晴雯不順眼,動機是為了寶玉好(自以為是的好),雖然自己做主趕走晴雯有點得罪了賈母,但是賈母不會為了一個丫鬟和自己的媳婦鬧翻(何況是有后臺的媳婦)。王夫人這里也是對賈母權(quán)威的一次挑戰(zhàn),或者說是自己長期隱忍的一次爆發(fā)。
王夫人在給賈母說晴雯被趕出賈府的事情時,賈母開始是有些意外的,因為賈母覺得晴雯很不錯,打算將來給寶玉做陪房丫鬟的。王夫人說老太太看上的人,當然差不了,只是沒想到她變了。而且說襲人不錯,這里賈母只是說覺得襲人木納了些,賈母這里好像就把這事給翻篇了。賈母應(yīng)該是隱忍不發(fā)。
后面有一回過元宵節(jié),襲人沒來,賈母有些生氣,感覺是有點借題發(fā)揮——出這一次的氣吧。

王夫人未經(jīng)賈母同意就攆走了晴雯,她是有底氣的
賈母、王夫人都都很精明,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知道干什么是底線,干什么會讓對方動怒。紅樓夢里,賈母跟著小兒子賈政一家生活,看上去彼此相處很融洽,但我們也知道,王夫人和賈母這對婆媳,是明顯的面和心不合。
別的不說,就說對丫鬟的看重與安排上,賈母最看重的是晴雯,預備將來給寶玉做姨娘的,但王夫人認為晴雯的長相妖嬈,且又喜歡打罵小丫頭,心里就很不看上,就想將晴雯攆走。
再一個原因,晴雯長相酷似黛玉,而王夫人對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的外甥女,顯然心里是不喜歡的,誰和黛玉相像,她就自發(fā)地討厭誰。
王夫人攆走晴雯,是一次有預謀的行為。她在實施之前,已經(jīng)做好了相應(yīng)的準備,所以她不怕得罪賈母。加上賈母年事已高,許多家事已撒手不管,這就更給了王夫人清理看不順眼的刺兒頭的機會。
吃齋念佛的王夫人,一邊要趕走晴雯,一邊又不能得罪賈母,以免婆媳之間撕破臉皮不好相處,于是她采取了幾個非常高明的手段。
第一、先斬后奏。先瞞著賈母,誰都不讓告訴,封鎖了消息,讓賈母蒙在鼓里。
王夫人行事就喜歡這樣。她表面慈善,但心腸狠毒。嘴上念佛,可拿起屠刀來,一點兒也不手軟。
賈母什么都不知道,王夫人可以自如安排人手,想怎么對付晴雯,就怎么對付,沒一點妨礙??蓱z晴雯就像那案板上的小雞,王夫人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對于王夫人來說,只要先把晴雯趕了出去,到時候回明賈母,即便賈母心里不舍,但也無可如何了。
先是寶玉挨打時,襲人的一番話,讓王夫人逐漸看重襲人,因為對襲人之外的丫鬟難免疏忽大意,未曾放在心上,到了王善保家的告了晴雯,王夫人才忽然意識到,有人正在教壞寶玉,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
趁著賈母不知,趁著晴雯生病,借著抄檢大觀園的由頭,王夫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晴雯先攆出去再說,想必她心里早已盤算好了如何回稟賈母。
而且對于王夫人來說,即便是婆媳之間撕破了臉皮,她也可以聲淚俱下地說是為了寶玉,只是賈母撥晴雯是為寶玉,而她攆晴雯也是為寶玉。
第二、欲加之罪。王夫人隨便給晴雯安個什么罪名,想必賈母是無法反駁的。
尤其晴雯本身名聲就不好,無論丫鬟婆子,沒人說她的好,所以更不怕得罪賈母。
晴雯被攆,王夫人是怎么告訴賈母的呢?請看紅樓七十八回。
王夫人說這漂亮的女人,未免性格而不好,心眼兒也會不好,事事都喜歡逞強。又說,老太太還有什么沒經(jīng)歷過的?這更中賈母下懷。
可見,在賈母當家的時候,的確有一兩個當丫鬟的,模樣兒很出挑,但因為性情不好,所以干了不好的事,得了不好的下場。這些都是在賈府發(fā)生過的真人真事。
所以賈母就聽進心里去了,認為王夫人說的也不無道理啊。開場好,王夫人就繼續(xù)往下說了。這晴雯如何如何,起初也是好的,可惜后來轉(zhuǎn)性兒了。這不是老太太您疏忽,而是晴雯她自己不爭氣,辜負了老太太您的培養(yǎng)。
我雖將她攆走了,但心里也實在難過。這樣一說,賈母就更認為王夫人此舉無半點私心,是出于公義。的確,晴雯變樣了,不是以前了,哪能再繼續(xù)伺候?qū)氂衲兀?p>
她就是一個妖精似的人,這樣的人,斷斷不能留在寶玉身邊的。更何況她還得了女兒癆,又淘氣又不大沉重,晴雯和寶玉,當然是寶玉重要。只要寶玉好,只要寶玉無礙,賈母愿意犧牲任何一個她喜歡的人。
第三、地位低下。晴雯雖然是寶玉身邊的大丫鬟,但在王夫人眼中,她畢竟是一個丫鬟,不是賈府的主子,甚至都不是姨娘級別的人。
這樣的人,不管是攆走,還是打發(fā)出去配人,基本是不用驚動賈母的,比如王夫人打發(fā)自己丫鬟彩霞。
當然,晴雯畢竟是賈母的丫鬟,王夫人在沒有回稟賈母的情況下,擅自趕走她的丫鬟,這顯然有違常理,且屬于忤逆之舉,但賈母最多就是不快,她不可能因為一個丫鬟與兒媳置氣的。
更何況,王夫人對趕走晴雯的一番理由的陳述,讓賈母深信不疑,覺得趕走她也并不冤屈,且寶玉身邊還有襲人、麝月等人。
其實,賈母、王夫人都都很精明,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知道干什么是底線,干什么會讓對方動怒。在寶玉成婚之前,她們不止一次進行這樣的試探。
不過,也正因為順利攆走了晴雯,王夫人打了一個勝仗,從而讓她的膽子更狂妄更大,加緊了金玉良緣的籌謀,也讓黛玉的悲劇命運提前拉開。

王夫人對晴雯的不滿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長期堆積起來的,至第77回,王夫人攆走晴雯,一是情感上的極限使然,一個也不排除自身實力的提升。
情感移植的作用,由晴雯到黛玉
人與人之見的偏見往往始于第三者的煽風點火。王夫人對晴雯的關(guān)注始于王善保家的一番話,王挑撥說:這些女孩子們,一個個倒像受了誥封似的,他們就成了千金小姐了。更點名指晴雯一副西施樣兒,能說慣道,指尖要強,話不投機,便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大不成個體統(tǒng)。
王夫人因此而觸動往事,想起了之前遇到晴雯罵人的情景,于是干脆將晴雯找來進行了一番發(fā)泄。那么晴雯即使有一副浪樣兒,和王夫人有什么 關(guān)系呢?
這中間就牽扯到一個賈寶玉,作為賈府的第四代掌門人,這是一個重擔,且責任重大的位置。因此,賈寶玉的各項事務(wù)都是最重要的,他的生活起居,他對外要接觸的人,還有在內(nèi)身邊的人,都在王夫人關(guān)心的范圍之內(nèi)。
依照王夫人的價值觀,生得模樣兒好些便是“狐貍精”,會勾引寶玉,把他帶壞。生得笨笨的,便不會興風作浪。從一個望子成龍的母親角度看,護子心切,勉強可以理解她這樣的焦慮,但在這其中主觀臆斷占了太大的成分,對晴雯是很不公平的。
縱然如此,王夫人與晴雯在小說見面也不過幾回,她何以招致王夫人如此至深的怨恨。王夫人在罵晴雯時說過一句話,說晴雯的眉眼有點像林黛玉。不得不說,黛玉很慘,不是被人說像戲子,就是被人像賈府的下人,都是沒有地位的比方。
王夫人的這句話暴露出,她并不喜歡林黛玉,否則不會拿她與賈府的下人相比,關(guān)鍵比作同類人。王夫人在晴雯身上一直在尋找著另一個人的影子,什么 “病西施”、“輕狂樣兒”、“一年之間病不離身”,等等這些用來挖苦晴雯的詞,都帶著林黛玉的影子。
王夫人對晴雯的偏見,在心理學上可以稱之為“移情”。所謂移情,就是指個人根據(jù)一定的表象或虛假信息所做的錯誤的主觀判斷,將對生命中某個重要人物、事件或環(huán)境的愛與恨,因錯誤的主觀判斷而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現(xiàn)。
移情最突出的表現(xiàn)便是,無緣無故的對某個人,事件或地點、東西、環(huán)境產(chǎn)生仇視或偏愛。正向的移情是偏 好,負向的移情是偏 見。
讀過紅樓的人都知道 ,真正的病西施是林黛玉。王夫人鑒于對黛玉的身份,無法像對待晴雯那樣去驅(qū)趕林黛玉。但黛玉已然感覺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人生境遇,而晴雯也難以理解,她雖模樣兒比別人好些,但同寶玉卻是清白的,為什么也會被趕出去?這都是王夫人移情的結(jié)果。
王夫人對漂亮女人本身存有偏見,而傳說中的西施不只是病態(tài)美,關(guān)鍵還誤國,這就造成了王夫人在心底對病態(tài)美女性的偏見,這種偏見先是移情到黛玉身上,又移植到晴雯身上。而晴雯是沒有任何背景的下人,拿晴雯出氣是自然而然的事,至77回,一恨之下,將晴雯趕了出去,這是情感上憤怒達到極限的一種表現(xiàn),以致于她采取了先斬后奏的方法,同時,也與她自身實力的提升不無關(guān)系。
王夫人自身實力的提升
黛玉剛進賈府時,賈元春還沒晉升成賢德妃,至16回才選鳳藻宮后,緊接著28回,端午節(jié)禮便賞賜給寶玉和寶釵一樣的禮,黛玉反而低了一等,甚至寶玉認為一定是傳錯了。
薛寶釵是王夫人的表侄女,賈元春將橄欖枝拋向薛寶釵,這其中不乏王夫人的進言。從權(quán)力的角度來說,身為貴妃的賈元春遠比賈母更有威懾力,這充分表現(xiàn)在,元春歸省時連賈母都要跪拜元春。
賈元春是王夫人親生閨女,身為賢德妃的媽再怎么低調(diào),也還是要驕傲一些,比其他人要有優(yōu)越感 ,這是其一。
第二點,王夫人的娘家實力也不容忽視,王子滕升了九省提督,也就是說王家還是在走上坡路的。而賈母這邊的史家呢?看看史湘云連請客吃飯的錢都沒有,而且還要做很多家務(wù)活,這足以說明史家的日子并不好過,很可能在走下坡路。
第三,再久的王朝也擺脫不掉權(quán)力更迭的命運。賈母在賈府也是從年輕媳婦做到了德高望重的位置,隨著她的年老體衰,新的勢力也要成長起來,王夫人便是她的接班人。賈母遲早都要讓位于王夫人,這也是規(guī)律。
以上三點都說明,王夫人自身實力的提升,同時也是賈母忌憚王夫人的地方。因此,在王夫人的心中認為,攆走一個下人,她還不至于丟飯碗,也是無所謂的事情。
綜上兩點,不難看出王夫人“大膽”的原因,攆走一個晴雯,對她來說,并不是什么 大不了的事,更不會對她的地位有絲毫撼動。

《紅樓夢》里很多東西都不會明寫,比如王夫人攆走晴雯時為什么可以大膽地先斬后奏。但是,原因雖然不明,后果卻可以預見。
正是這種異乎尋常的大膽,證明賈府正在由盛轉(zhuǎn)衰。
其實王夫人不是第一次先斬后奏,之前提拔襲人時也沒有告知賈母,而是攆走晴雯后兩件事一同匯報。這樣從表面看來,王夫人先斬后奏攆走晴雯的性質(zhì)跟之前提拔襲人并無不同,但從王夫人這一次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在攆走晴雯的這個時間節(jié)點,王夫人開始掌握權(quán)力了。
第一點,王夫人公然自食其言。她在責罵晴雯之后,明明說的是等她向賈母請示過后,再來處置晴雯,但實際上呢,好些天過去了,中秋都過完了,王夫人一直都跟賈母有接觸,發(fā)現(xiàn)賈母給她的人參不能用了,叫人到外面去買的同時,還很“貼心”地吩咐不要告訴賈母,可這么多接觸,就是不見她提晴雯的事?。》炊沁^完中秋,她“雷嗔電怒”地把晴雯以及怡紅院幾個丫頭攆走了,才施施然去向賈母匯報。
這和提拔襲人那回有什么不同呢?提拔襲人的時候,王夫人也吩咐鳳姐等人,不必告訴賈母。但她之前并沒有假惺惺地說要先請示賈母啊??吹贸鲞@當中的區(qū)別嗎?
提拔襲人時,王夫人多少還有些小心翼翼,所以不張揚,要對賈母隱瞞。而攆走晴雯時,王夫人氣焰高張,公開說了要請示賈母再處置,而且說了兩次,第一次是對晴雯本人說“我明兒回了老太太,再攆你”,第二次是對王善保家的說“等我回過老太太,再處治他”,結(jié)果呢,話放出去了,行動上卻根本沒有請示的意思。她不怕賈母生氣么?只能說她開始不在乎了。
不再小心翼翼,最大的可能就是,王夫人掌握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讓她可以開始不用看賈母的臉色了。
第二點,王夫人攆走晴雯后去向賈母匯報,也是明明白白在說謊,綿里藏針地挑戰(zhàn)賈母。她先是謊稱自己讓晴雯出去是為了讓晴雯養(yǎng)病,然后一句就算晴雯病好了也不用回來,就等于交代了自己的處置結(jié)果,而且不用解釋原因。賈母言語中流露出惋惜的意思,她就說自從賈母當初選定晴雯,她就從旁觀察,覺得晴雯還是沒有那個命啊,畢竟論識大體還是襲人更好些。
這段對話非常有意思,我在回答《王夫人攆走晴雯,不怕得罪賈母嗎?》分析過,其實就是王夫人和賈母之間一個接權(quán)一個放權(quán)的宣言,只不過說得很委婉很禮貌而已。但王夫人這樣的禮貌,實質(zhì)是綿里藏針的對抗,因為她其實是在否定賈母的話。賈母說當初覺得這些丫環(huán)中就只有晴雯將來還可以給寶玉使喚,王夫人就說可惜晴雯沒這個造化。賈母說襲人不言不語是個沒嘴葫蘆,王夫人就盛贊襲人性情和順舉止沉重行事大方心底老實??傊?,句句和賈母對著干,這其實已經(jīng)是一種不敬的態(tài)度了。
反觀以前,王夫人何曾有過這樣否定賈母的時候?哪怕是委婉的反駁也沒有過啊,一直都是賈母說啥她聽啥,賈母錯怪了她她都不回嘴的?,F(xiàn)在態(tài)度卻有了這樣的轉(zhuǎn)變,不是因為核心權(quán)力已經(jīng)悄悄地從賈母手上轉(zhuǎn)移到了她那里,還能因為什么呢?
事實上,賈母的回應(yīng)也可以驗證這個事實。王夫人先斬后奏造成既定事實后,再綿里藏針地向賈母“匯報”,其實是變相向賈母攤牌。賈母雖然也委婉用“誰知變了”來表達不滿,但終于也還是默認了這個結(jié)果??梢娰Z母也心知肚明,知道王夫人羽翼已豐,自己無力回天,只能就坡下驢了。
這種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如果正常交接是沒問題的,作為婆婆,賈母也總要讓媳婦接班。但從王夫人的表現(xiàn)來看,她得到的權(quán)力并不是循正常渠道移交的,這就難免讓人遐想有什么不夠光明磊落的過程,也就是題主這個我無法給出答案的問題了。
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既不是正常交接,王夫人的智慧也顯然比不上睿智通透的賈母,那么可以設(shè)想,賈府在得到權(quán)力之后的王夫人的掌管下,大概率也是好不起來的。所以,從王夫人先斬后奏攆走晴雯這件事可以看出賈府內(nèi)部發(fā)生了權(quán)力轉(zhuǎn)移,而這種轉(zhuǎn)移,也預示了賈府走下坡路的開始。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天APP關(guān)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看《紅樓夢》的時候,我們別忘了榮國府里面真正的當家人是王夫人,而不是賈母,賈母只不過是一個退居二線的顧問,所以府里面內(nèi)務(wù)事的一切決定權(quán)都是在王夫人手上的,如果這個搞不清,那你就會覺得很多事都費解。
王夫人跟賈母說一聲,那是對賈母這位長輩的尊重,王夫人如果不跟賈母說,那也是理所當然,賈母也無可奈何,或者不必過問。
這就是所謂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吧。想來王夫人當婆婆也有好多年了,到趕走晴雯的時候,賈蘭應(yīng)該都已經(jīng)有十多歲了,王夫人至少已經(jīng)當了十幾年的婆婆,可以說是資深婆婆了,這點事她還不能說了算嗎?
賈母是一位聰明的老太太,她知道在這些事情上自己不能干預,也不能插手,否則會挑起家庭矛盾,所以當王夫人將晴雯趕走以后借著她高興跟她說的時候,她只是略略表示一下遺憾,所以說了這樣一段話:“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著如此呢。但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么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都給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辟Z母這一段話,其實很有深意,有好幾層意思她首先要表示我是很看好晴雯的,府里面那些丫頭們都不如他,正因為晴雯如此優(yōu)秀,所以我是特地 給寶玉選的。但是呢,因為我最近不管事,我也不太了解他眼下的情況,誰知道他會變呢?這是給自己臺階下,也是給王夫人臺階下,否則這話就說不過去,那個好好的晴雯為什么就不能用了呢?賈母用這一句話給了王夫人臺階,也給自己臺階。注意,他們貴族的兩代太太們,顯然不會為了一個丫頭而去撕破臉皮,不值得,也不可能。
從這件事情我們也看出來,王夫人不是那種畏畏縮縮的什么事情都三請四是匯報的兒媳婦,她是要掌控手中的權(quán)利的,明知道晴雯是賈母派來的,仍就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把病得那么重的晴雯趕走,這是我們看到平常不動聲色的王夫人手狠的一面。
王夫人的行為,簡單一句話概括:我的地我作主!

《紅樓夢》怡紅院的眾侍女中,賈寶玉除襲人外同晴雯的感情最好,在第一次穿著的一件裘皮外袍,不知何故被燙壞,晴雯在生病中為寶玉修補好,一直到雞啼,寶玉全程陪著且很感激。晴雯由于被寶玉寵愛,被怡紅院小人妒忌在王夫人處說了壞話,而被攆出大觀園,她還是在病中,她沒有家。賈寶玉不望情,到柴間去著望她,而且兩人調(diào)穿了內(nèi)衣,晴雯很開心地說‘’我與二爺睡在一起,寶玉聽了隔外感動,灑淚而別。(晴雯是孤兒)只有二爺一亇親人,她平時很任心,有次逢著不開心事撕折扇,寶玉拿來折扇讓她撕一共撕了六把,她開心地笑了,不撕了。

因為她是賈元春的母親,賈母拿她沒辦法,總不能把賢德妃的母親休了吧。王夫人是拿晴雯來投石問路,她的真正目標是林黛玉。這招也叫敲山震虎,意思就是這一回是晴雯,下一個就是戴玉,老太太,你就看著辦吧??闪钔醴蛉藳]有想到的是,她兒子愛的是晴雯而不是林黛玉。雖然事后王夫人也后悔了,可已經(jīng)晚了,大錯已鑄成。

晴雯就一奴才丫頭,王夫人打發(fā)丫頭不必向婆婆稟告,,王夫人借此向賈母發(fā)表明態(tài)度,不要賈母插手寶玉的婚事,雖然大膽,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王夫人選擇子妾,標準是“性情和順,舉止沉重”,不是說不要漂亮,而是不把漂亮作為第一標準。襲人在寶玉眼中是“柔媚姣俏”,與王夫人所說的“襲人模樣雖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的了”相符,稱得上是個美人。
而說到“性情和順,舉止沉重”,晴雯是無論如何不能達標的。連王熙鳳也說她“論舉止言語,他原有些輕薄”,更不用說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這些“魚眼睛”對她的評價了。就是我們讀者,看了晴雯平素表現(xiàn),即使不忍心說她輕狂輕薄,也無法昧著良心夸她“性情和順,舉止沉重”。所以成了犧牲品。

大家好,我是玉生。我認為,攆走一個丫鬟對王夫人來說算不上大膽,違背老太太的意愿給寶玉定親事那才是大膽。
為什么這么說的,容我從三方面進行細細分析。
1.大觀園的實際管理者是王夫人,賈母也是明白人
榮國府的內(nèi)部事務(wù)主要是王熙鳳在王夫人的授權(quán)之下進行管理,王熙鳳是王夫人自家人,對自己言聽計從。
而王夫人、王熙鳳等人都是想方設(shè)法地哄賈母開心,讓她“安享晚年”,少插手府內(nèi)的事務(wù),賈母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明白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將來還是她們的天下。
所以,她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寶玉親事一類的大事,對府內(nèi)的其他事務(wù)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連迎春誤嫁中山狼都未曾過問,更何況一個小丫鬟。
2.晴雯的悲劇是必然的,遲早的
晴雯的個性太過鮮明,愛呈口舌之快,不懂得拐彎抹角;平日又愛打扮,外表風流輕浮,優(yōu)越感超強,得罪了不少人。最終被王善保家的借繡春囊一事,誣陷晴雯。王夫人經(jīng)不住王善保家的迷惑讒言,親自過問晴雯,一副“病西施”的模樣讓王夫人不悅;在答王夫人話時,還多有辯解,更是激怒了王夫人,最終抄檢大觀園時被趕出了賈府,悲慘死去。
晴雯忘記了的自己丫鬟的身份,自認為高人一等,終遭人記恨。就算這次沒有王善保家的誣陷,下次還會有其他人站出來,最致命還有襲人的暗中操作!
3.王夫人自有把握,已想好對策
王夫人在審問晴雯時,當著眾人的面說的是“等我回了老太太再攆你”,這其實是說給旁人聽的。在對待寶玉的事情上她是操碎了心,萬一回了賈母就不好往外攆,那怎么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斬后奏。
她先趕走了晴雯,再向賈母報告,故意說晴雯得了“女兒癆”,是她自己不爭氣。然后又借機把襲人扶上位(其實早已發(fā)生,只是才告知賈母),寬慰賈母的心。王夫人也是套路滿滿,從表面上來看,賈母沒辦法怪罪她,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綜上所述,晴雯被趕走是遲早的事,王夫人這么做不是她因為大膽,而是她有底氣、有策略。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多岐為貴!

自古以來,婆媳就是冤家。所以雖然表面上賈母與小兒子賈政一家生活在一起相處的很是融洽,但王夫人和賈母這對婆媳明顯是面和心不和。只不過兩人都很精明,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也知道對方的底線,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兩人都是相互試探。
在王夫人攆走晴雯這件事情上,可以說王夫人是打了一個勝仗。晴雯是賈母最為看重的丫鬟,預備的是給寶玉以后做姨娘的。
但作為母親的王夫人卻是很不喜歡晴雯,認為她長相妖嬈,又喜歡打罵小丫頭,脾氣性格都不好。再加上晴雯的長相很是與黛玉相似,而王夫人對于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的外甥女就不是很喜歡,所以與黛玉相似,只能說是讓晴雯在王夫人心中的印象更差。
而王夫人能夠直接攆走晴雯而不必上報給賈母,這完全是一次有預謀的行為。吃齋念佛表面一派慈悲的王夫人,在攆走晴雯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蓄謀已久,運用了幾個非常高明的手段,不僅滿足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心愿,攆走了晴雯,同時還避免了與婆婆之間鬧翻的矛盾。
首先,王夫人雷厲風行,先斬后奏。
在攆走晴雯這件事情上,王夫人先是封鎖的消息并不讓賈母知道。再安排人手對付晴雯就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了。等到把晴雯趕出去之后再回稟賈母,即使賈母心中不舍,卻也為時已晚。
在王寶善家的告了晴雯之后,王夫人意識到有人正在教壞寶玉,這是她作為一個母親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情。所以趁著賈母不知,趁著晴雯生病,借著抄檢大觀園的由頭,王夫人干脆利索把晴雯攆出去再說。
想來那個時候,王夫人心中早已經(jīng)想好了該如何回稟賈母。畢竟賈母提拔晴雯是為了寶玉,而她攆晴雯也是為了寶玉,兩人在出發(fā)點上是一致的。
其次,告知賈母時運用了技巧。
晴雯本身的名聲并不好,得罪的丫鬟婆子不知凡己。所以王夫人隨便給她安個罪名,即使賈母追查下來,也不會有人為晴雯說上一句好話。
在紅樓夢七十八回的時候,王夫人把攆走晴雯這件事告訴了賈母,但她敘述這件事情的時候,運用了一些高明的技巧,致使賈母并未因為這件事情而發(fā)火。
王夫人先是說這漂亮的女人難免性格不好,心眼兒也不好,事事喜歡逞強,又說老太太還有什么沒經(jīng)歷過的呢?這是在尋求著賈母的共鳴。
而賈母的確因為這一番話產(chǎn)生了同感,在她當家的時候也曾經(jīng)見過丫鬟因為樣貌出挑,處處拔尖的情況,而往往這樣的人做出來的事影響都不大好。
所以經(jīng)過王夫人這樣一說,她的話算是真正聽到了賈母的心里,認為王夫人所說的也不無道理。而接著王夫人就繼續(xù)說起晴雯,說起她如何如何好,可惜后來轉(zhuǎn)了性。并且把賈母摘的干干凈凈。說這不是老太太您疏忽,而是晴雯她自己不爭氣,辜負了您的培養(yǎng)。
這樣一番話下來,賈母即使心中原本有些不舒坦,也被她王夫人捋順了。再加上王夫人也說了,她之所以攆走晴雯,完全是為了寶玉。在賈母心里,寶玉那可是最重要的。與他相比,一個晴雯又算得了什么?自然這件事情也就風平浪靜的過去了。
而這件事情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因為晴雯的地位低下。
晴雯再怎樣受賈母重視,是寶玉身邊的大丫鬟,但在王夫人眼里,她也只是一個丫鬟罷了,是個下人。這樣的人不管是攆走,還是發(fā)配出去配人,都是王夫人一句話的事情。就像是王夫人打發(fā)自己的丫鬟彩霞一樣。
即使晴雯是賈母的丫鬟,而王夫人在沒有回稟賈母的情況下就直接把她趕走,這種情況的確是會引起賈母的不快,但賈母也不可能因為一個丫鬟而與兒媳置氣。
也正是因為順利的攆走晴雯,從此以后王夫人的膽子更大了,加緊了金玉良緣的籌劃,也造成了黛玉悲劇命運的開始。

這是她作為一條府內(nèi)主管的權(quán)力!

晴雯是冤枉的,王夫人是無情的,這沒有疑問。但是就算王夫人先報告賈母,晴雯一樣被攆。好多人幻想著王夫人先報告的話,賈母能為晴雯主持公道,那是天方夜譚。
晴雯不在賈母屋里了,如果在賈母屋里,那她的表現(xiàn)有賈母說了算,別人不敢有異議。既然不在賈母屋里,賈母無從知道她的表現(xiàn),只能根據(jù)別人的評價,而這正是晴雯被攆的直接原因。
王夫人開始沒有想到攆晴雯,是有人告發(fā),才做出決定的,當然告發(fā)的內(nèi)容好多是誣告,我們在這里不去評判那些人的誣告和王夫人不去查證就采用這些一面之詞。我們就說流程,王夫人是收到告狀才處理晴雯的。
那么王夫人先報告賈母的話,晴雯不在賈母房里,賈母無從知道晴雯的表現(xiàn)。賈母最好的做法也只能找這些人來對質(zhì),別說那些和晴雯有仇的人,就算沒仇的人,在知道王夫人必欲除掉晴雯的情況下,憑什么得罪王夫人為晴雯說好。
就算賈母知道晴雯是冤枉的,她難道去逆著所有人的意思,就為了一個下人?
寶玉呢?他能維護晴雯嗎?不能,他要這么做就是頂撞了王夫人,就是不孝。還有,寶玉如果為了下人頂撞王夫人,豈不坐實了他和晴雯的不才之事,晴雯下場只有更慘。
先報告和后報告對結(jié)果沒有影響,要說王夫人大膽,也不完全是,她是有人告發(fā)才處理的,哪怕鬧到賈母那里,她也占著理。

王夫人看不上晴雯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王夫人也知道晴雯是老太太指定的人,但是王夫人想要做的事就沒有猶豫過的時候,之前攆走金釧也是雷厲風行的,一點情面不念,現(xiàn)在攆走晴雯以及其她妖嬈的丫鬟也是勢在必行的,所以王夫人先堵了晴雯的口,意思是老太太那里我先去回,回完了我在攆走你,這讓晴雯只能是等著宣判。
其次寶玉是個惜花的人但卻軟弱無力保護不了晴雯,晴雯就這么被攆走了,其次王夫人攆走晴雯的確狠辣但是晴雯也有自己的原因,身為下賤心比天高,打罵小丫鬟得罪老婆子的事干的太多了,口碑太差了,晴雯被攆走二門上的婆子都拍手稱快,晴雯死了寶玉穿著晴雯的衣服還被丫鬟們說這可真是物在人亡了,你就看晴雯這口碑吧,晴雯被攆走一是平時結(jié)怨太深,二是高調(diào)太過長得還像林黛玉惹惱了王夫人,王夫人非攆了晴雯不可。
再者王夫人跟賈母表面上其樂融融其實背地里面早就不合了,賈母接來了林黛玉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媽就帶著薛寶釵來了,婆媳兩個對賈寶玉娶誰的人選你來我往互相試探,但是這事一直也沒個答案,王夫人就采取了耗也就是一直耗著,現(xiàn)在賈母年歲大了諸多事也不管了,王夫人封鎖消息攆了晴雯再來賈母這演一出苦肉計,說她也看晴雯原來挺好的,只是現(xiàn)在這孩子長大了心性高了做事也不老實還生了病怕寶玉被她連累,這才讓晴雯出去等病治好了直接嫁人吧,王夫人說的入情入理賈母還能說什么?順水推舟吧,總不能為了一個丫鬟跟媳婦翻臉吧。
王夫人表面吃齋念佛但是內(nèi)心絕不是個良善之輩,每次出手都干凈利索還狠辣不知道情面為何物,攆金釧后來放彩霞嫁人這些都是明證,王夫人不簡單哪。

敲山震虎,與晴為黛影有關(guān)。

這提問不錯,有這么多大家都來回答!這才好玩,晴雯是作者塑造的一個不可藥救的短命種女子,處處透著怪異戲劇性,她對寶玉表現(xiàn)的與眾不同冰清玉潔另類愛情,讓我們明白愛的種類形式有很多種,作者讓她患上當時不治之癥肺癆,這個病在古代會一直咳到死為止的,她注定必須被趕走一定死的,大觀園也必定搜查一次,作者也順勢趕她走至死的結(jié)局,搞笑的是趕她走的王夫人對她一點不熟,這可能嗎?母子日日見面,晴雯這么出眾,又是家生丫環(huán),總之很小很小時已在賈府,小說描寫王夫人好似沒見過她一樣,死的時候作者又寫變賣晴雯飾物私產(chǎn)有幾百兩,晴雯何來這么多貴重私物,唉!作者真天馬行空作得出就作!
晴雯對寶玉是真愛!寶釵黛玉也是,但寶玉真正天天魚水之歡身體做愛的是大丫頭襲人!這真滑稽諷刺搞笑!

因為晴雯終究只是個丫環(huán),而且本來王夫人就是榮國府管理事務(wù)之人,要攆走個丫環(huán)都不行,這怎么行,王夫人在賈母心中是極孝順,明事理的,做事有分寸,而且王夫人也是寶玉的母親,她做的事都是對寶玉好的,賈母也不好說什么的,再說,王夫人也早想好一套說詞回應(yīng)賈母的質(zhì)疑,所以攆走睛雯,王夫人是非常坦然。

《紅樓夢》中晴雯之死堪稱是一個大悲劇,晴雯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在前八十回有明確結(jié)局的金陵十二釵之一,因此她的凋零過程格外有研究意義。
有很多論者認為,王夫人之所以要攆走晴雯,是因為晴雯長得跟林黛玉相像,王夫人恨屋及烏,因為厭惡林黛玉,轉(zhuǎn)而將這種厭惡嫁接給了晴雯,這種說法太過“空洞”,論據(jù)完全依賴“晴為林風”四字,實在不可取?!都t樓夢》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我們讀者完全可以從文本情節(jié)中可以得出自己的答案,而非主觀臆測。
王夫人為何厭惡晴雯,這個問題是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中被拋出來的,因為一個繡春囊,王夫人大怒,恰好王善保家的在旁邊挑唆,將晴雯給引了出來:
王善保家的道:“別的都還罷了。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里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生的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一句話不投機,就立起兩只騷眼睛來罵人,打不成個體統(tǒng)?!薄谄呤幕?/strong>
晴雯的滅亡之路就是從王善保家的這句話開始,而事實上,在王善保家的誹謗晴雯之前,王夫人已經(jīng)對晴雯沒有什么好印象了,這一點從王夫人回答王善保家的話中可以看出來:
王夫人聽了這話,猛然觸動往事,便問鳳姐兒道:“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樣子......”——第七十四回
所以最原始導致王夫人厭惡晴雯的根源,是晴雯囂張跋扈的態(tài)度,論這一點,王夫人跟王善保家的不謀而合,唯一不同的是,王善保家的等眾婆子都跟晴雯曾發(fā)生過沖突,她們是當事人,而王夫人只是個旁觀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她個人不喜歡晴雯這種爆碳性情的人,覺得這種人太囂張跋扈。
王夫人有這種看法并不奇怪,第三十三回金釧跳井之后,曹公曾借賈政之口來描繪賈家的待下方針一直都是“寬柔以待下人”,這也是真正的世家大族的治家風氣,可突然冒出一個晴雯,目高于頂,動不動打罰小丫鬟,還跟眾婆子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王夫人怎會喜歡這樣的晴雯?
所以晴雯臨死之前跟寶玉說:“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并沒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咬定我是個狐貍精?我太不服。”可見晴雯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了哪里,她仍然誤以為自己被攆走的原因是自己長的太好看,引來了眾人妒忌,這才招致禍患。其實是因為她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有問題,整個大觀園幾乎所有人都被她得罪光了,甚至襲人、秋紋等怡紅院的丫環(huán)也時常被晴雯懟,如此這般,她安能有活路?
但王夫人厭惡晴雯,遠遠不止這一個原因,畢竟晴雯平日里懟的都是丫環(huán)和婆子,并沒有觸碰到王夫人的根本利益。其后王夫人命人將晴雯叫來,晴雯張口便是一句“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直接引起了王夫人的反感。
這里有必要說一下賈母與王夫人的婆媳關(guān)系,表面看來,賈母和王夫人相處得還是不錯的,但內(nèi)里卻也是勾心斗角,王夫人支持的“金玉良緣”與賈母支持的“木石姻緣”一直處于僵持階段,此其一;其二;王夫人跟賈母的教育觀有很大差別,賈母溺愛寶玉,對其整日鉆在女兒堆中的作為不管不問,甚至還幫助寶玉逃脫賈政的懲罰,而王夫人卻跟賈政是一頭的,她希望寶玉能“立足孔孟之間,委身經(jīng)濟之道”,甚至想要讓賈寶玉搬出大觀園,但投鼠忌器,礙于賈母,所以一直不敢提出。王夫人曾在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中向襲人抱怨過賈母:
王夫人道:“我的兒!虧了你也明白!這話和我的心一樣。我何曾不知道管兒子。先時你珠大爺(賈珠)在,我是怎么管他,難道我如今也不知管兒子了?只是有個緣故......若管緊了他,倘或在有個好歹,或是老太太氣壞了,那時上下不安,豈不倒不好了,所以就縱壞了他?!薄谌幕?/strong>
由此可見,王夫人對賈母是有意見的,但礙于婆媳關(guān)系所以不敢造次,但賈母壓著王夫人可以,晴雯一個下人,竟開口也用老太太做掩護,這豈不是要勾起王夫人心中的火兒?所以晴雯搬出老太太這個舉動,看似高明,實則自作聰明。其實也不能怪晴雯,她一直以來都是用賈母當自己的保護傘的,無獨有偶,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中,晴雯與宋嬤嬤發(fā)生沖突時,也曾搬出賈母來當擋箭牌:“你去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說我撒野,也攆出我去”。
可見晴雯在王夫人面前拿賈母來“保護”自己,并非是口誤。
所以晴雯開口便是“老太太”三字,只能讓王夫人認為她恃寵而驕,并不會因此放過她,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王夫人最后攆走晴雯的時候,她并沒有告訴賈母,而是先斬后奏,并編造借口,說晴雯得了“女兒癆”,不得已將其攆出去。
要說王夫人如此攆走晴雯,她不怕賈母得知真相后會生氣嗎?這個其實不難理解,賈母未必不知道晴雯被攆走的真相,但要不要管,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王夫人欺騙賈母不是第一次了,她曾擅自挖走賈母手下八大丫環(huán)之一的襲人,將其作為寶玉姨娘的人選,這一切也都瞞著賈母,這一點園中眾人皆知,賈母怎會不知道,但她老人家從頭到尾都沒管過,最多在元宵節(jié)宴會上側(cè)面敲打王夫人:“襲人如今也學會拿大了,單支使小丫頭子們。”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丫環(huán)就好比工具一般,賈母斷然沒有為晴雯跟王夫人翻臉的道理,有細心的讀者會指出:怎么不會,賈母曾為了鴛鴦跟賈赦翻臉,這如何解釋?這點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很多次,賈赦強娶鴛鴦,看似圖色,實圖賈母也。賈赦是為了謀奪賈母的梯己財產(chǎn)才想要娶鴛鴦的,這樣的矛盾已經(jīng)上升到主子階層的矛盾,賈母自然不能無動于衷,至于晴雯,她的生死,賈母并沒有那么在乎。
說到底,晴雯很可憐,被她當作“救命稻草”的賈母,其實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而已。
筆者淺見,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指出,不勝感激。

王夫人是當家的主母,有這個權(quán)利趕走一個下人,一個奴婢,一個丫頭,還不至于一個這樣的小事還需要向賈母請示。另外關(guān)乎于自己的兒子,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兒子利益為主了

我們可以看到,自從老太妃薨了,王夫人突然就牛逼了,賈母也幾乎不怎么出場了
王夫人趁機抄檢大觀園,攆出戲子,誹謗晴雯,安排襲人,壓制王熙鳳,牢牢控制了賈府上下的勢力范圍
因為賈母的原型就是康熙二十六年薨逝的孝莊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賈府快過年了突然趕上老太妃薨了,于是舉家國喪
最高權(quán)柄沒有了,就輪到底下人爭奪權(quán)威,王熙鳳也很識趣的委屈求全,被王夫人訓斥了一頓,交出權(quán)力
王夫人原型是誰?康熙四任皇后中的一個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等公女,侄女也。康熙十六年,為貴妃。二十年,進皇貴妃。二十八年七月,病篤,冊為皇后。翌日甲辰,崩。謚曰孝懿皇后。是冬,葬仁孝、孝昭兩后之次。雍正、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也有少量可能是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也就是雍正生母德妃

怕婆婆,是被逼無奈。王夫人也是誥命在身。一個丫鬟而已,老太太不至于為了晴雯跟王夫人翻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