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邀。首先必須指出,“貫徹皇帝意志的秦檜”的說法是有問題的,秦檜從來就沒有真正貫徹皇帝意志。
一、秦檜南歸之前:
靖康之辱后,秦檜隨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軍拘往北方,經(jīng)燕山,轉(zhuǎn)至韓州。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趙構(gòu)在應(yīng)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其后,秦檜被金太宗完顏晟賜給其弟撻懶,留在燕山府,而宋徽宗、宋欽宗后來卻被拘往五國城(位于今黑龍江依蘭縣)。
諸君請思之:
秦檜根本不顧他的主子宋徽宗、宋欽宗,自己又另外找到了新主子撻懶,這是貫徹皇帝意志?
接著,秦檜先充“任用”,后任命為“參謀軍事”。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國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其中東路由撻懶和金兀術(shù)直下淮南,南宋軍隊一路敗退,唯有漣水軍鎮(zhèn)撫使趙立率軍民百計死守楚州(今江蘇淮安),金兵屢攻不下。此時,秦檜居然寫了勸降書給趙立。后來趙立戰(zhàn)死楚州,城破時,楚州軍民拒死不降,“抑痛扶傷巷戰(zhàn),雖婦人女子亦挽賊俱溺于水”。
這里,諸君想想:
秦檜寫了勸降書,是貫徹了宋徽宗、宋欽宗的意志,還是為宋高宗趙構(gòu)著想了?
二、“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
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還自金師,至越州,求見帝。帝謂輔臣曰:'檜忠過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既聞二帝母后消息,有得一佳士也。'”
當(dāng)時,秦檜“自言殺金人監(jiān)己者奪舟而來”,又自言“為相數(shù)月,可聳動天下”,且得范宗尹和李回力薦,趙高宗又一見如故,遂拜為相。這是秦檜第一次拜相,他此前曾提出南北分治方略:
“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p>
此前,南宋朝廷雖然且守且和,但氣節(jié)仍在,而自秦檜開始,南宋朝廷則“專意與敵解仇息兵”。
諸君請看秦檜南歸初時就改變了朝廷的戰(zhàn)略定位,這是忠君之舉?
三、利用張浚,破壞岳飛北伐計劃:
紹興六年(1136年),韓世忠為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屯楚州,岳飛以京西河北路宣撫副使,屯鄂州,當(dāng)時的丞相張浚經(jīng)常稱贊韓岳二人可以倚辦大事,當(dāng)時三人關(guān)系尚好。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任命秦檜為樞密使,地位僅次于宰相張浚,又以岳飛為湖北京西宣撫使,進拜太尉,岳飛數(shù)請恢復(fù)中原,當(dāng)時趙高宗還算清醒,對岳飛說,“中興之事,一以委卿。”當(dāng)時岳飛的計劃是:
先恢復(fù)中原,迫走劉豫,收復(fù)陜右,屯兵浚、滑(屬順天大名府),經(jīng)略淮南淮北兩河。
應(yīng)該說,當(dāng)時的抗金形勢空前大好,岳飛的計劃也是可行的,但這時秦檜又跑出來搗蛋了,他先是利用張浚心胸狹窄雜念甚多的毛病,請詔讓岳飛去和張浚議事,結(jié)果岳飛和張浚說不到一塊去,不歡而散,然后又和張浚一起說服了宋高宗,收回了岳飛的全國軍事指揮權(quán),岳飛北伐計劃破滅,只能上表乞還廬山之母喪。
諸君細(xì)思,此時秦檜可有貫徹宋高宗的意志?
四、十二金字牌催岳飛還師:
這段故事想來大家很是熟悉了,紹興十年(1140年),岳家軍主力已進發(fā)到汴京附近,岳飛當(dāng)時對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保菇鹈媾R大獲全勝之時,秦檜卻“諷臺諫請諸將班師”,于是岳飛一日奉十二金字牌,不得不引兵還師,當(dāng)時岳飛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于一旦。”此后諸路將帥皆被召回,蔡州、鄭州、淮寧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諸君請想想,秦檜這是貫徹宋高宗的意志,還是貫徹金主的意志?
五、“莫須有”害死岳飛: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秦檜密奏高宗“論功行賞”,收回諸將兵權(quán),韓世忠、張俊、岳飛等相繼回朝,九月,秦檜上奏宋廷,派劉光遠(yuǎn)、曹勛出使金國議和,商議以淮水為界,宋割唐、鄧二州,岳飛不附和議,力主恢復(fù)。
這時,金兀術(shù)寫信給秦檜:
汝朝夕以和來請,而究竟岳飛正在圖河北??磥盹w在,和決不成。殺飛,和乃可必。
此時秦檜也認(rèn)為岳飛不死,和議不成,己必及禍,于是和張俊謀,必欲殺岳飛。此后誣告岳飛意圖謀反,說岳飛部下張憲曾得岳云手札,讓其陰謀占據(jù)襄陽,還飛兵權(quán)。當(dāng)時韓世忠聞之,追問秦檜岳飛罪名,秦檜說了千古聞名的“莫須有”罪名:
岳云與張憲書,雖不明白,道其事莫須有?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一月,岳飛和岳云父子冤獄慘死。金國“酋輩聞之,設(shè)酒相慶,見中原永為我有矣?!?/p>
諸君,諸君,秦檜此舉,可是貫徹宋高宗之意?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秦檜病死,“檜居相位十九年,劫制君父,倡和誤國,忠良盡誅?!?/p>
縱觀秦檜一生所為,絕對不是貫徹皇帝意志,更不是什么忠于宋朝之臣,今人經(jīng)常提出再議秦檜奸臣一事,不知為何?六甲番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今人已淪落到是非不分之地步?
六甲番人以為,張居正評論秦檜最得吾心:
檜主和議,不欲恢中原。令高宗牽手制足,惟其指使。忠良將相,被其屠戮,病不成獄,實天意不能容之也。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guān)注:六甲番人。